1、判断题 “我们现在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这个期间建设起来的。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和他们的工作经验,大部分也是在这个期间培养和积累起来的,这是这个期间党的工作的主导方面。”“这个时期”是指:
[? ]
A.建国初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他的这段谈话(?)
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
B.促进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A.是邓小平理论发端的标志,应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当的十四大上;D.有力地推进了祖国统一进程,主要是一国两制的作用,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3.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指导,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在我国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内涵有所不同。下列四幅图片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末我国农村的变化。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图8《人民日报》报道各地大放农业高产“卫星”

图9人民公社“共产风”的大食堂

图10凤阳农民打花鼓庆丰收

图11安徽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保证书
(1)从图8和图9看当时在农村掀起了什么运动?简要分析中国出现这些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10和图11的信息看,当时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它的实施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应从中汲取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和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当年中国出现了“左倾”错误。
(2)在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3)启示有: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必须注意国民经济比例协调发展等等。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原因有
①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②对国情认识不足
③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急于求成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
[?]
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到20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