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
[? ]
A.农村
B.大中城市
C.经济特区
D.沿海开放城市
2、判断题 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作家周立波写于1957年的《山那边人家》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基本情况,其中有一段文字说道:“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
[? ]
A.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B.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C.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D.农村基层行政组织机构
3、判断题 下表显示了中国某一时期各类企业出口走势比较,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我国
年份
| 国有企业
| 外资企业
| 民营企业
|
比重(%)
| 比重(%)
| 比重(%)
|
2001
| 42.5
| 50.1
| 7.4
|
2003
| 31.5
| 54.8
| 13.7
|
2007
| 18.5
| 57.1
| 24.4
|
A.对外开放的格局正初步形成? B.民营经济也成为对外贸易的主力军
C.国有企业改革有待全面展开? D.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得到改变
4、判断题 1992年1、2月份,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当时各大报纸对此进行了报道。下面四组文章中,出自这一时期的是(?)
A.《扭住中心不放》《要搞快一点》《要敢闯》
B.《关于真理的标准问题》《标准只有一个》
C.《必须坚持多快好省的建设方针》《力争高速度》
D.《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5、判断题 1993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团结奋进》,总结了过去的一年。社论写到:“这一年年初,邓小平同志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对如何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的道路继续前进,作出了明确而有力地回答",这个回答是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