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2019-12-14 05:06:10
【 大 中 小】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三 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材料四 2011年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肯尼亚视察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并向该学院赠送孔子像。目前,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众多孔子学院,孔子的思想学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关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儒家思想的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3分,任意三个人即可)它对中华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4)据上述材料回答,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有何价值?(4分)
2、选择题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的思想共同点是( )
 A.“仁” B.“心外无物” C.“理” D.“格物致知”
|
3、选择题 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源”。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B.首倡“格物致知” C.提出“理”为万物本源 D.充实了伦理纲常
|
4、选择题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5、选择题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观念的思想源头主要是( )
A.宗法思想
B.三纲五常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