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观点认为各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不用向人问求或从书中获得,只要加强自己内心修养,致良知就可成德业。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从材料“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一句说明到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是思想上的大一统、专制的体现。这又体现了法家思想,因此说是法家思想的胜利。因此C正确,故选C。A项错误,不是从本质上的认识;B项错误,新儒学的核心是法家思想;D项错误,儒家思想虽然得到发展,但是基本的内容并未发生变化。因此ABD 三项说法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件舒主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减少贫富差距以稳定社会秩序。故选D。A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平均财富和消除等级制度的内容,这也与董仲舒的阶级利益不符;C项是西周时期的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原因,所以③项颠倒了因果顺序不符合题意,①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②④两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排除③,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虽是人欲,人欲中自有天理。”这是朱熹关于“天理”与“人欲”的论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强调“人欲”是“天理”产生的根本基础
②认为“天理”和“人欲”相互依存、互相包容
③具有关注社会现实和百姓生存的民生意识
④与统治阶级的“天理”有一定的差别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和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宋代理学。结合所学可知,宋代理学家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故①表述错误。其他②③④三项表述符合史实,且与材料意思相符。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宋代理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模板《中国特色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