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以炮舰外交叩开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依条约开放五个对外通商商埠(广州、厦门、上海、福州、宁波),这些对外通商商埠之开放即为中国近代通商口岸历史之开端。随着对外战争失败与不平等条约缔订,中国被迫开放更多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作为条约口岸,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这些通商口岸与其他中国城市有两个不同处……
——摘编自周子峰《20世纪中西学界的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研究述评》
材料二 1943年1月11日,中国和英国、中国和美国分别在重庆、华盛顿签订《中英新约》和《中美新约》。《中美新约》废除《辛丑条约》,美国“放弃在中国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之条约”,交还在中国的租界,放弃在中国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之特权等。新约宣布废除英国和美国在中国的治外法权。但关于香港问题,英国坚持在战后方得考虑。
材料三
中美贸易状况表
时间
| 美对华出口 (百万美元)
| 中国对美出口 (百万美元)
|
1972年
| 60
| 32
|
1975年
| 304
| 156
|
1980年
| 3 755
| 1 059
|
1985年
| 3 855
| 3 840
|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国人在华享有特权的角度简析“通商口岸与其他中国城市有两个不同处”的具体表现及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在外交上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背景。(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美贸易状况并简析其原因。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你对条约体系的认识。(6分)
参考答案:
(1)通商口岸是在华外国人的主要集中地,其原因是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规定英国可在通商口岸享有居留权(答“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及中法《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也可);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享受与华人截然不同的待遇,其原因是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规定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从而给了外国人在中国免受中国司法制度审判之特权。
(2)成就:中国收回了“治外法权”。背景: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并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3)状况:中美贸易逐年增长,20世纪80年代中国增速更快;中美贸易额差距缩小。原因:中美关系逐步正常化;邓小平全面整顿,经济回升,之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认识:不平等条约损害了中国主权,但客观上促使中国走向世界;平等条约有利于中国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关系,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以及描述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注意限制语“从外国人在华享有特权的角度”“通商口岸”等,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即可。第(2)问,“主要成就”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背景”抓住“1943年1月”从国内、国际形势的角度作答。第(3)问,“状况”概括表中信息即可;“原因”抓住“1972年”“1975年”“1980年”,从中美关系、中国国内政策变化的角度概括即可;“认识”从不平等条约的两面性、平等条约的积极作用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与下图主题一致的标语是
? [? ] A.“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B.“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75年的全面整顿与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 ] A.都是针对“四人帮”而开展? B.都是纠正“文革”“左”的错误 C.都是针对经济工作中“左”的错误? D.属于前后相继的思想解放运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党的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主要突破了传统的 [? ] A.经济管理模式 B.资源配置方式 C.产品分配原则 D.资金投放渠道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2008年12月报告,世界上评选出中国10个变化最大的城市,其中深圳市排名第一位,北京市排名第五位。北京市的发展主要是借助奥运会的东风,而深圳市的发展主要是: A.中国加入了WTO B.人才和产业优势 C.历史文化悠久 D.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