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主要原因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到了解决
③孟加拉国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宣告成立
④在1971年的东巴问题上,印度的行为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南亚次大陆冲突的基本情况,联系教材可知,南亚次大陆冲突冲突的焦点是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双方都对其主张主权,其大多数居民是穆斯林,但领导这一地区的印度王公又是印度教徒,所以使这一地区成为印巴冲突的火药桶,经过三次印巴战争后,此问题仍没有解决,1971年,东巴问题又成为双方的矛盾所在,在印度大军进入东巴的强烈压力下,最终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成立孟加拉国,在其成立过程中,印度的行为明显带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此题答案为C。
考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但需要学生对南亚次大陆的冲突全面准确掌握,尤其是相关史实,此题考查是是学生的识记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98年,巴以双方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以色列在12周内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2%土地交还巴方。第二条,巴基斯坦删除其宪章中反以条款。”材料体现出解决巴以问题的原则是
A.主权换治权
B.土地换和平
C.时间换空间
D.一国两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第一条以色列在12周内撤出约旦河西岸13.1%的土地,并将目前巴以共管的14.2%土地交还巴方。第二条,巴基斯坦删除其宪章中反以条款”表明,以色列用归还巴基斯坦部分领土的方式,换取巴基斯坦删除反以条款,所以体现了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出于维护自身根本利益的考虑,美国等西方国家参加了海湾战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统计,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约为世界探明总储量的66%。西方国家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总消耗的比重分别为:日本64%、法国35%、意大利32%、英国14%、美国11%…………
当年的美国总统老布什说得十分明白:“如果世界富饶的石油储量落入萨达姆之手,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自己的自由和世界各地友好国家的自由都将蒙受损失!”
材料二?美国官方称,海湾战争总费用为610亿美元。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由美国、英国、沙特阿拉伯等共34个国家组成,美国之外的国家派出的作战部队约占总兵力的24%,但他们支付了战争总费用的88%。仅沙特阿拉伯、科威特、日本三国就承担了其中的484亿美元。美国实际在海湾战争中只花了70亿美元,不足全部战争费用的12%。
(1)据材料一,美、英、日等国发动或参与支持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何在?(6分)
(2)据材料二,从“出兵”“出钱”两个方面概述美国和日本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有何不同?(4分)有人说“美国这样做很傻”,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1分)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探明总储量的66%,美、英、日等国对海湾石油资源的需求和依赖性很大。桀骜不驯的萨达姆被看成是美国石油安全的最大威胁,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是为了争夺或控制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6分)
(2)不同:日本是非海湾国家中为海湾战争出钱最多的国家,但没有出兵;美国出钱不多,但是出兵最多。(4分)不对。(1分)原因: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战略战术、军事装备的水平上都远超过伊拉克军队,不会造成士兵太大的伤亡;美国主导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是为了以解放者的身份在海湾地区保留驻军,控制海湾地区;日本等国多出钱,能够减少美国的战争费用,使美国的战争利益最大化。(4分,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关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朝鲜战争(或朝鲜战争的爆发)。战争爆发的时间。
(2)不同:材料一认为,可能是苏联人策划了这一进攻;材料二、三认为,南朝鲜军队在美国的支持或预谋下发动内战。特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3)缺陷:缺少当事方(朝鲜和韩国)观点的相关史料,缺少该事件相关的原始史料。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总理和外交部长于1947年12月8日至17日在开罗召开了一次会议,发布了一项声明说: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
材料二

材料三?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
生,为原则而死。
——萨达特墓碑上的铭文
材料四位最后唱的歌是和平之歌,他把歌词放在自己的口袋
里,但是子弹射穿了口
袋里的歌词。
?——?以色列外长佩雷斯纪念拉宾的讲话
回答:
(1)材料一的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这一背景导致了什么后果?(4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萨达特为什么被称为”和平的英雄”?他的行为有什么影响?(4分)
(4)综合以上二、三、四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4分)
参考答案:(1)背景: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和犹太国家。后果:巴勒斯坦地区的归属问题成为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冲突的焦点。(4分)
(2)阿拉伯与以色列矛盾激化,双方爆发了5次战争。(2分)
(3)萨达特率先谋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中东问题。埃及与以色列的握手言和,开始了中东的和平进程。(4分)
(4)战争无法解决阿、以矛盾,但中东的和平进程也异常艰辛。(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