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8分)北宋的制度变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北宋初年“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的具体表现。(4分)
(2)简述王安石为革除“新弊”采取的措施及效果。(4分)
2、判断题 范仲淹在《鉴于诏条部东十事》说:“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结合材料判断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国家财政危机,促使人民生活富裕
B.缓解国家财政危机,富国强兵,维护北宋封建统治
C.增加政府收人,增强军队势力
D.财政危机日益严重,适应士大夫呼吁改革的要求
3、判断题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来自
A.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
B.中小地主
C.农民
D.皇室
4、判断题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5、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早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串。……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 (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一一《宋史》
材料二 中书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官者,许至务中投卖,勾行、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人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当物力多少,许令均分除请,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送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一一《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秉政……后人但言其……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心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日而史。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反矣。" 一一《日知录·宋世风俗》
(1)材料一中王安石对于"国用不足"的分析是否准确",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在当时能否实现?
(2)材料二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什么措施,该措施主要是针对什么现象实施的,效果如何?
(3)材料三对于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你是如何认识王安石变法的?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