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三幅地图反映了不同时期德国的版图和在欧洲的控制区域的情况。结合德国本身及欧美大国对德政策的变化,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

图一? 1919年

参考答案:
图一:一战中德国战败,被迫接受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规定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原属波兰领土基本归还波兰;萨尔区暂由国联代管,莱茵河西岸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
图二:美、英、法等国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公约”变削弱德国为复兴德国;德国迅速恢复并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大国;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德国法西斯上台执政,推行扩张政策;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美国实行“中立”,苏联避战自保;德国侵略屡屡得逞,法国战败,大部国土被德国战领。
图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盟国对德分区占领;苏联与西方盟国在处置德国等问题上产生矛盾;两个德国分立。
本题解析:
本题以德国不同时期三幅地图作为切入点,从德国及国际关系方面说明各图形成的原因。题目强调了史地结合,注意了与相关学科的渗透,体现了大文科的特色。题目从纵的方面,考查了德国的变化及同时期的国际关系,考查了概括、归纳等历史思维能力和读图能力。该题还加强了时空观念,突出了历史地理的考查。回答时首先根据题目的时间提示确定题目涉及的历史阶段,即凡尔赛和约签订后,二战初期德国灭亡法国后,二战后东西德分裂后。在此基础上,再分别从德自身、欧美大国与德国关系方面分析对德国版图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参与签署的反法西斯文件有
①《大西洋宪章》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日本一直想做亚洲的领袖,他们很早就有过"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并为此付出了
高昂的代价,该计划出现在
A.1933年
B.1940年
C.1937年
D.1931年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1940年,日本外相在谈话中第一次使用“大东亚共荣圈”一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世纪30年代,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以往不同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担当领导责任
B.无产阶级成为领导力量
C.法西斯势力疯狂的侵略扩张
D.农民阶级运动开展起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慕尼黑阴谋
C.波兰灭亡
D.法国溃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