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台湾乡土文学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才会停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 ]
A.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的共同愿望
B.一国两制是完成统一的基本方针
C.和平统一是台湾民众的迫切要求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有关新中国在法制建设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初步奠定了基础
B、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依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民法为核心
D、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据新华社报道:“2008年11月7日,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与台湾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了包括空运、海运、邮政与食品安全4项协议,12月15日实现了两岸民众期盼?已久的三通。”提出大陆与台湾“三通”问题的历史根据是?
[?]
A.20世纪40年代的内战遗留问题 ?
B.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
C.美国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 ?
D.“台独”势力造成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
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法律体系从秦汉时开始形成。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十五讲》说:“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材料三?在清末新政全面开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提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材料四?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六条?人民得享有各项之自由权: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人民有信教之自由;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十九条?参议院之职权如左:?一、议决一切法律案。…………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九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但关于行政诉讼及其他特别诉讼,别以法律定之。?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五?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先秦时期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发生什么变化?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此持什么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今昔情势不同”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四、五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两部宪法的基本原则。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相比,1954年宪法具有哪些进步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变化:从夏、商、西周时期的“以礼治国”到春秋战国时期“以法治国”。态度: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使社会能够君臣有别,长幼有序。
(2)特点:皇权高于法律(或法自君出、法律代表君主的意志);儒家思想为法律的基础;礼法并用。
(3)表现:西方近代政治理论传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兴起,(或清朝出现统治危机亦可);近代工业的发展。
(4)原则:《临时约法》:实行法治;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尊重人权。《1954年宪法》:社会主义原则、人民民主原则;进步性:人民享有真正广泛的民主权利;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做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投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指
①“推行一种统一的、全能的结构,并将它扩展到每个城市、村庄和家庭”
②“削弱陈旧的家庭体制、结束妇女的低下地位”
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④“将统治权力交给人民,保障个人权利、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