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邓小平指出: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谁推行霸权主义就反对谁,谁发动战争就反对谁,中国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以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或价值观念的不同为借口,对别国的主权和内政进行干涉。这表明中国的对外政策是
[? ]
A.实行“一边倒”?
B.必须与美国搞好关系
C.不结盟外交?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同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10年,为庆祝中国与印度建交60周年,中国在印度举办“中国节”,印度在中国举办“印度节”。下列事件与中印关系直接相关的是
[? ]
A.《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华盛顿会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背景: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AD是在一战后,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B不符合题干要求。
因此选C。
考点:新中国外交
点评:2013年命题趋势。 从命题角度上看,主要是以史实或时事为依托,检测学生横向综合历史的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分析中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从题型上看,在题型上可能仍会以选择题为主,但材料题和开放探究题也大有可能。 在复习时注意把握新中国外交的阶段性,同时结合时政热点,深层挖掘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内涵与外延。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后,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国先后成为观察员国家。2013年1月,土耳其提出加人上海合作组织的想法。4月,土耳其成为北约国家中第一个上合组织对话伙伴国。上海合作组织是
A.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B.亚欧国家的自由贸易区
C.亚欧国家多方合作的政治集团
D.区域反恐政治联盟组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上海合作组织是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