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尼克松和基辛格这对奇特的搭档毕竟使美国外交政策甩掉了包袱,冲出了禁区,把全国的视线从意识形态转向了地缘政治,并且调整了美国政策以适应国际关系结构中发生的深刻变化。”下列各项中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中美签订朝鲜停战协议?
B.《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有人说:中国在新时期外交关系上奉行的是不结盟政策,可中国却领导创立了“上海合作组织”,加入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区域性组织,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不结盟政策指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与中国现有的国力,奉行双赢的政策,在既坚持中国的国家利益,又适当照顾和援助发展中国家、在互利合作基础之上,中国领导创立了一些区域性组织。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发展到十六大总结的“共同发展”这一全新概念。报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中国要与各国人民“共同努力”、“共同维护”和“共同推进”和平与发展的事业,中国要与各国“共同协商”世界事务,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实现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不结盟政策提出的背景和含义。1984年5月,邓小平把中国对外政策概括成独立自主外交,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它是“真正的不结盟”,具体体现为“四不一全”:即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其核心是不结盟。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97年,江泽民在中国—东盟首脑非正式会晤时强调指出,悠久的传统友谊,相似的历史遭遇,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是加强中国与东盟各国睦邻互信、友好合作的历史和现实的重要基础。
近代以来,中国和东南亚各国有什么“相似的历史遭遇”?(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为了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作了哪些共同的努力?(7分)
参考答案:历史上都曾遭受过西方列强的侵略奴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曾遭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万隆会议上,接受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主张,使会议圆满成功,形成了团结反帝维护民族独立的新局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本题解析:“相似的历史遭遇”的破题点是:回顾自从新航路开辟以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对亚洲侵略的史实,找出中国与东南亚“相似”的;第二个破题点:要回顾的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互相合作的史实,教材中涉及到的有“万隆会议”和“亚太经合组织。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清统一台湾后,一度开放海禁,设立了四个港口作为通商口岸,下列选项不属于的是
A.澳门
B.宁波
C.汕头
D.云台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的外交政策由建国初期的“一边倒”方针转变为与更多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一大片”方针,这一转变对当时中国外交格局产生的影响是
[? ]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
B.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
C.加强与亚非拉国家间的团结与协作
D.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