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2020-01-17 01:52:51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明清时期出现反对君主专制独裁的进步思想的根本原因( ) A.知识分子具有忧国忧民思想 B.封建专制的残酷压迫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
2、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判断人物A和人物B分别是谁?(2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政治、思想产生什么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明朝的李贽对孔子的思想言论持什么看法?(2分)概括其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 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6分)
3、综合题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论语·学而篇》中说:“子日: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一文中说:“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日:“侈,恶之大也。” 【材料二】 (开埠通商后)近代上海的商人们讲求体面排场,追求奢侈豪华,为的是得到某种优胜者的快感,为的是向人们证实自己的社会价值。 ——朱时英《近代中国商业发展与消费习俗变迁》 (1)材料一中孔子和司马光分别从何方面论述节俭的问题?中国古代倡导节俭观念的历史原因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的现象实际上受到了西方文明怎样的影响?(4分)
4、选择题 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
|
5、选择题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
①巩固封建统治 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 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