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描述最为吻合: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一个新兴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 ]
A.宁波?
B.北京?
C.广州?
D.上海
2、判断题 我国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大多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央政府这样决策的主要依据是;
A.这些地区交通非常便利
B.这里华侨众多,容易吸引外资
C.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
D.人们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经营方式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民间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6分)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4、判断题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5、判断题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及时真实地向中国老百姓讲述了邓小平南方谈话精神,向世界传递了伟人的声音。下列表述与其精神相一致有
①“重启中国改革列车”?②“南海边的伟大诗篇”
③“推进改革开放的‘宣言书’”?④“开启国企改革大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