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其进步意义是(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说明王夫之批判君主专制。所以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王夫之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C.礼乐与法制并举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足以表明吕不韦是在想融合诸子百家思想,发挥各自的思想的长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儒家思想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代、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阅读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人本主义之精神等全部构成了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
——黄仁宇《大历史》
材料三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指出人物A、B、C分别是谁?A在政治上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C的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 (5分)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扩展”与“延长”的具体表现是什么?(3分)
(3) 材料三反映了什么政治观点?产生这种思想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A、B、C分别是孟子、荀子和孔子;A:施行仁政;C:“仁”(或“礼”)
(2)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融合在儒家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宣传“大一统”思想。
(3)政治观点: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决定性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本题解析:(1)第一问考查学生对三位儒家思想家的核心思想,根据图片提供的文字信息结合思想进行判断,比较基础。第二问实际上就是进一步解读其核心思想。
(2)实际就是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在汉代的发展的表现,基础知识的考查。
(3)第一问注意要求回答的是“政治观点”,需要从材料归纳,从材料可以看出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的危害。结合黄宗羲的观点不难回答出。第二问要注意一个观点“思想根源于经济”。
考点: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点评: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实际上也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发展过程,是考查重点,考查的主要是形成过程,思想比较,给出新材料归纳思想(有时候是教材说没有明确提出的思想,让我们进一步立体了解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对于思想的全方位评价等。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0分)理学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在思考和解决现实社会问题与文化问题中所生出来的哲学智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阳明认为其结果是心必将丧失其方向与动力。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材料二 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他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
——百度·百科
材料三 船山(王夫之)视宇宙为一生生不息之历程。在这个历程里,气(物质)之阴与阳不断地融合,如是,气与理俱日新不已。这种哲学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理既只是存现于具体事物与制度之中,那么宋明新儒学视为社会之典范的“天理”,就根本不存在了。
——陈荣捷《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在“理”的存现问题上的不同观点。根据材料二,指出李贽对“理”的认识,并说明产生这一认识的经济因素。(6分)
(2)请用同时代两位思想家的观点为材料三中“导致了大胆的反传统结论”提供佐证。(4分)
参考答案:
(1)不同点: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4分)
李贽: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分)
(2)列举黄宗羲、顾炎武的观点即可(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4分)
本题解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由“程朱坚认一草一木皆有理、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可以分析出二程认为理是万物本原,由“阳明说,如其理外在于心,则亲没之后,吾心即无孝之理及孝亲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认为心是万物本原;由“他在《焚书》卷一中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李贽认为理存在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至于分析其经济因素可以从明朝中期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这个角度作答。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李贽同时代的思想家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然后结合他们的思想主张来论证材料三中的观点。如如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等;顾炎武的揭露君主制弊端,“经世致用等”。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二程与王阳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历史上的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