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思想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②导致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③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成立准备了条件?④促使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④表述不对,促使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的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无暇顾及中国,因此选C
点评: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作用:①经济上: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②政治上: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③文化上: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于1931年9月放弃金本位,中国货币对英镑的汇率大幅度上升。中国与欧洲的生丝贸易以英镑结算……10月,这些市场的交易开始缩减。
——徐新吾《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
(1)结合所学分析英国为什么要放弃金本位?这种做法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材料二?中国今日根本之危机,全在经济之残破。以致国民生活日益困穷,而民族之命运,亦因之岌岌危殆,不能生存于二十世纪之今日。?
(四)提倡征工?赞助政府实施征工制度,鼓励民众参加义务劳动。尤以开发交通道路,修治水利,培植森林,开辟垦地为征工之基本工作。?
(五)促进工业?对于一般工业,由政府分别保护并奖励之。一面设立劳资调节机关。遇有劳资纠纷,经以公平调处。并须赋予机关以最后强制执行之权,借以保障企业之安全与劳动工作。
(八)调整金融?鼓励民间之储蓄,活泼资金之融通,由政府执行健全货币政策与汇兑政策,而人民衷诚拥护之。?
——蒋介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意义及其实施》(1935年)?
(2)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中美两国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与罗斯福新政在内容及本质上的相似之处。(5分)
(3)罗斯福新政使美国走出了大萧条,为什么中国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却没有给中国带来繁荣富强?(4分)
参考答案:(1)原因:应对经济危机,促使货币贬值,刺激出口,限制进口。(2分)
影响:中国对英国的生丝贸易开始缩减。(1分)
(2)内容上:以工代赈、大力兴办公共工程;政府加强对工业的指导,调整劳资关系;整顿金融,鼓励私人储蓄。(4分)
本质上:都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分)
(3)原因:中国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官僚资本的剥削和压榨;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的破坏;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文字“,中国货币对英镑的汇率大幅度上升。中国与欧洲的生丝贸易以英镑结算”并结合所学从经济危机以及刺激出口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小问影响依据材料一中“这些市场的交易开始缩减”的信息来概括作答。第(2)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提倡征工,调整金融,促进工业”的信息并结合罗斯福新政措施从金融、工业以及以工代赈等角度综合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从国家干预经济角度分析答案。第(3)问比较罗斯福的应对经济危机措施,依据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从经济结构、政府政策模式、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掠夺等视角去概括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性格形成了积极的影响,故选D。A项明显与材料观点不符合;B项材料无法体现;C项是宋明理学的消极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09年,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驱使
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生活水平的提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洋式高楼”、“电灯明似昼”等信息可以看出,该时期受到工业文明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选B。ACD项材料无法体现。
点评:近代中国由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在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传统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社交礼仪和婚俗等变化上;另一个方面是在生活上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电在中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骷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非打倒孔家店不可”
——李大钊
指出以上三段材料的主要思想(3分),分析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主要思想:材料一是孔子“仁”的思想;材料二是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材料三是李大钊反儒家思想。(3分)
出现这些思想的原因:(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孔子提出“仁”和“礼”,用以恢复社会秩序。
(2)汉初为了休养生息,实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得到加强,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思想。
(3)西方民权思想的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加深,辛亥革命的失败,新文化运动的掀起,提出反对旧文化、旧道德。(9分)
本题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本题选取了三则与“儒学”相关的材料,切口较小,而简洁、精要地概述这三个时期不同的阶段特征是答好后半个问题的关键。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不同历史阶段特征的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