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08年1月20日法国最后一名“一战”老兵辞世,引来了全球媒体关注。与此相比,2008年1月25日,德国最后一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兵却走得很安静,德国《世界报》在讣告中这样写道,输掉战争者在“自我怜悯与自我否定中隐藏,乐意被忘记”。下列关于“一战中,以德国为核心的同盟国集体失败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①经济实力处于明显劣势 ②作为非正义一方,失道寡助 ③战略上出现重大失误 ④内部矛盾不断尖锐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人人都在谈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但我们这里想说的只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段歌词出自英国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伊1969年所做的《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首地地道道的反战歌曲在当时的社会上大受欢迎,在多次反战活动中被人们反复高唱。
(1)材料中的歌曲体现出欧洲人的什么心理?(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心理的原因(8分)
(2)为了“给和平一个机会”欧洲的政治家在当时作出了怎样的努力?(4分)上述努力获得突破的关键在哪里?(2分)
3、判断题 下列三幅图示分别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它们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
A.大国结盟威胁世界和平?
B.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C.帝国主义国家间的争夺?
D.“冷战”局面的形成?
4、判断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军备费用支出的愚蠢深表遗憾,……世界的现状与前景从来没有像目前那么和平。”
——1913年英国财政大臣在接见《每日纪事报》记者时说
材料二? (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首:
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
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
啊,啊,啊,啊!
唱到最后一个“啊”字,歌声化成一片胜利的欢呼。
——(美)巴巴拉·W·塔奇曼《八月炮火》
材料三?法国士兵路易·迈雷(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学生)在1916年曾经写下一段内心独白:“他们知道他们为什么战斗吗?……1916年的士兵不是为了阿尔萨斯而战,也不是为了毁灭德国,更不是为了祖国。”?
——(法)雅克·梅耶《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材料四? 1916年11月中旬: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病势日益加剧,发展日益加速。欧洲正像一个狂暴的疯子,头向下,一直栽落到深渊。在德国,已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虫”。其他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这样,一切大小国家将成为大杀戮的参加者,任何人即使自己未犯过一次罪,也不能逃脱罪行。
——罗曼·罗兰日记(《世界通史资料选集》近代部分)
(1)你认为材料一中英国财政大臣对时局的分析准确吗?请说明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二、三,指出士兵们的战争信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6分)
(3)材料四中德国“男女公民全体动员”说明了什么?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有何影响?(6分)
5、选择题 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事件有
①《大西洋宪章》的发表
②苏美英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
③慕尼黑会议召开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