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使民无知无欲”。下列与这一思想主张最为贴近的是? (? )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六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D.“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兹;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引文大意为: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经常使老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由已学知识可知材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A“以德治国”是儒家思想,B“中央集权”是法家的主张,C是墨家的“尚贤”思想,D是道家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的根本上关键是
A.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问题
B.和平与发展问题
C.第三世界贫困问题
D.新的国际格局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不对,当今世界各国应该和平共处,求同存异,不应过于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C D不对, 新的国际格局建立和第三世界贫困问题都属于和平与发展问题;B表述最准确最全面。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天下并不太平,战争依然存在,建立和平、民主、多样化的国际社会的理想还任重道远。
点评:最佳选择题此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辨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71年中国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挠和破坏,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这—史实可以说明的问题是?(?)
①第三世界日益成为国际事务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②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
③联合国不再是美国操纵的工具
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形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某中学历史研究型学习小组选题《新中国和平统一大业奠基者》,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A.? B?C? 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国外有人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16亿,那时谁来养活这么多人?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危机?”用行动来回答上述问题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
B.袁隆平
C.李四光
D.杨利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粮食问题可以知道这是要求的农业方面的成就,所以B正确,其水稻技术的改进使粮食产量大量增加,C是地质学家D是航天员A是科研人员。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