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还说:“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 ]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图为1833—1898年“共和”“民主”这两个关键词在部分著作和报刊中出现频率的统计图。

“共和”“民主”在1833—1913年的出现的频率度统计
从图中可见1893—1898年“民主”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共和”的频率,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孙中山在海外领导同盟会,忽视国内的宣传?
B、宣传君主立宪的维新思潮成为国内新思想主流?
C、民主思想深入人心?
D、清政府要民主但不同意放弃帝制
1905—1913年“共和”出现的频率远远高于“民主”的频率,其原因包括?
①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②三民主义思想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国内外压力实行新政,进而发展成“预备立宪”,开始进行体制改革的探索。1905年清廷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1906年载泽上密折说:立宪是“救危亡之方”,可使“皇权永固”、“外患减轻”、“内乱消弭”。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走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人民的国家是保护人民利益的政权形式,只有人民当家作主才能体现真正的民主。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目的。为此,它可以仿行当时哪国的体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三,概括孙中山与毛泽东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认识,并指出各自的理论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共为建立民主制度作了那些有益的探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消除内乱外患,维护专制统治。德国(日本)。
(2)认识:(孙中山)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毛泽东、人民当家作主,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来源:(孙中山)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3)中共“七大”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建国前夕,召开北平政治协商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下图是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政府与百姓(约1911年)
[? ]
A.反满兴汉
B.官逼民反
C.政治民主
D.暴力革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