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01年梁启超在新闻报刊上有这样一段描述:“吾闻数月以来,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与通事之人,身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会人士,咸欣而慕之。昔之想科第者,今皆改而从事此途焉。”对这段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科第出身人士不再被重视
B.晚清以来,提倡和传播西学已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
C.庚子事变后,民族自信心丧失,媚外已成社会风尚
D.戊戌变法废除了科举制度,士大夫改习西学以为进身之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材料的内容看,“B”项最符合材料。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22年4月,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年来,中国人渐渐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了。这点觉悟,一方面是学问进步的原因,一面也算是学问进步的结果。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改进这些不足,所进行的努力有(?)
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运动?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鸦片战争后,魏源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引导人们开始从器物层次学习西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并且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他们学习西方是在肯定封建制度和纲常伦理的前提下进行的。中日甲午战争后,以康、梁、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反专制、兴民权、变法图强成为一股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几乎与此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则主张西方的民主共和制,并开始了革命实践。20世纪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则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点评:本考点还可以考查对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过程及评价的理解: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可以得出下列的认识和结论,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有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与发展和东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主要是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
③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历经了器物、制度和思想文化三个阶段
④向西方学习呈现了逐步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特点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回到1917年的北京,你不会看到的是?(?)
A.学校的进步青年热切期盼着下一期的《新青年》
B.北京郊区多了不少浓烟滚滚的工厂
C.一些学堂的孔子画像被涂抹
D.报摊上出现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译本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中国介绍马克思主义是在1918年。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 ? )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资产阶级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