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810~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增长近九倍,成为世界第四号工业强国。但在1860年,一位资深经济观察家说:“We should have done better。”这位观察家的言论主要针对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问题
A.美英矛盾尖锐,英国技术封锁
B.政府干预过度,影响移民流入
C.南方离心倾向,国内市场狭小
D.一味学习外国,缺乏技术创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答案C。本题创设新情境,考查考生通过阅读历史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C是正确的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120000 斤”“皮棉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 斤”等文章。
材料二:“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哪一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所导致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3.要提高农业产量,正确的做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1)1958年。原因:中共主要领导人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高速度,受“左”倾影响,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认识不清。
(2)说明问题:不能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要科学指导,不能瞎指挥;必须实事求是,从国情出发等。
(3)正确做法:合理的规划;种植高产品种;利用科技等。
本题解析:
本题是图片信息题,反映了“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把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793年清乾隆帝复信英王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反映了?(?)
A.统治者自诩为天朝上国的闭关心态
B.中国经济高度发展居世界领先地位
C.中国幅员辽阔,物产丰饶,外贸无意义
D.乾隆帝为维护国家主权而反对外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要理解材料中“无所不有,……不藉外夷货物”的观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女学报》(1903年11月)有文章写到:“现在上海几个女学堂的女学生,一个个神清气爽、磊落大方,……身体没有一点弯曲,好似春天的修竹一样细直。这一种文明的好看,真是如雪之洁,如水之清,比那种涂脂抹粉、一步三扭的小脚伶仃的样子,真是天地了。”对文中所述现象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①报纸的宣传
②新式学堂的创办
③西方思想的传播
④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推动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
时间
| 大事记
|
1928年
|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
1930年4月
|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乱
|
1930~1931年
|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
1933~1934年
|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
1945年
|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
①国内政局不稳,内战的破坏?②世界经济危机影响
③官僚资本挤压?④外国的侵略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和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属于四大家族所代表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代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利益,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③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