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如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
——斯大林
材料二 吾国因拥有道义、政治、经济及军事各方面之力量,固自然负有领导国际社会之责任,且随之亦有领导国际社会之机会。
——罗斯福(1944年)
材料三 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材料四 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就是争夺世界霸权,苏联是美国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最主要障碍”,美国正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
——苏联驻美大使诺维科夫
(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了苏联与美国的什么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一至材料四概括出美苏战时合作关系破裂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和苏联分别采取对抗措施使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完成下列表格。

参考答案:(1)苏联扩张势力范围,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2)意识形态分歧,国家利益不同(美国建立世界霸权,与苏联对外扩张产生矛盾)。
(3)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华约 D经互会 E北约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所承认之单独或集体自卫权力之行使,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协助被攻击之一国或数国以恢复并维持北大西洋区域之安全。此等武装攻击及因此而采取之一切措施,均应立即呈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在安全理事会采取恢复并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之必要措施时,此项措施应即终止。
——摘自《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二?北约在冷战后不断扩大自己的“维和范围”;组建的快速反应部队具备相当的行动能力;在东扩的同时与和平伙伴关系国加强合作,并拟与亚太一些国家建立合作机制,将自己的“触角”伸向更远地域。北约高官一再声称,北约要发展在世界任何地点展开行动的能力。由此可见,北约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集体防御机构,它的主动出击一面日显突出。
——《“全球伙伴关系”剑指何方》(新华网2006年4月9日)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大西洋公约》的性质,比较“二战”后美国谋求全球霸权的方式与历史上的英国有何不同。(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北约”及其机构性质与成立初期相比有何变化?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9分)
参考答案:
(1)性质:《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以美国为主导,联合西欧国家对抗苏联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2分)
不同:英国直接采取武力征服领土、奴役人民、掠夺资源等方式确立殖民霸权,美国利用军事集团(或条约组织)、构建联盟体系的方式谋求全球霸权。(4分)
(2)变化:通过战略调整不断提高军事实力,由“集体防御型”组织变为“进攻型”组织;通过向东扩张来扩大“维和”地盘,由区域性防御组织转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组织。(6分)
原因:冷战的结束和华约组织的解散;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需要。(3分)
本题解析:(1)《北大西洋公约》是一个为了对抗苏联社会主义的军事政治同盟协定,主导者是美国。历史上英国凭借强大的实力,武力扩张、殖民掠夺,确立了霸权。材料一反映出美国是借助于军事集团、政治组织、条约协定等来谋求全球霸权。(2)材料二前半部分反映出北约变化之一是范围扩大,由北大西洋扩大到东欧、亚太甚至是全球,后半部分反映出北约由单纯的防御到主动出击。分析其原因应从世界政治格局变动入手,苏联解体,华约解散,两极格局结束,美国积极寻求建立单极世界。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他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1)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冷战时期尼克松政府做出哪些具体政策调整。(8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材料中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观点。(7分)
参考答案:
(1)政策调整:越南战争越南化;中美关系改善;灵活态度谋求与苏联对话;重新调整与西欧日本关系。(8分)
(2)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恰恰体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3分)冷战结束后,认为中国为了“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世界和平。(4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冷战时期尼克松政府做出的具体的调整政策。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在冷战中的外交政策是“随机应变”的,但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政策,恰恰体现中国外交政策逐渐成熟。冷战结束后,认为中国为了“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积极建立以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特征的、具有建设性的新型大国关系,这是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促进大国关系良性互动的有效手段,有利于世界和平。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通过战后合作宣言的会议是? (? )
A.华盛顿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的会议,通过了三国在对德作战中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宣言。华盛顿会议召开于一战结束后,且苏联没有参加该会议;波茨坦会议重申了雅尔塔会议关于处理德国问题的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扩张野心膨胀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