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农村改革给城市改革提供了成功的经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此处“成功的经验”主要是指
A.“逐步废除全国范围内的人民公社体制”
B.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C.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D.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激发经营主体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明代民间凤阳花鼓词
材料二: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文革”中流传民间的凤阳花鼓词
材料三: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流传的凤阳花鼓词
请回答:
(1)各段民间花鼓词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6分)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发生巨大转变的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朱元璋等封建统治者对农民残酷压迫,造成安徽凤阳的贫穷落后;材料二反映了“文革”期间,“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造成包括凤阳在内的全国许多地方生产停滞的情况;材料三反映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经济出现迅速发展的情况。
(2)长期以来农村人民公社的体制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难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党和国家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从凤阳花鼓词说起,时间跨度大,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更加突出了改革开放对凤阳人的巨大影响。第(1)问考查对各时期背景知识的记忆,第(2)问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选D。A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B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是对外开放的措施。
点评: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给企业松绑,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方面,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混合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使工业生产获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邓小平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下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四川省广汉县某公社率先“改社建乡、政社分开”
②中共中央肯定“包产到户”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
③安徽凤阳小岗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④人民公社体制在全国逐步废除
A.①④②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包产到户”是从安徽率先开始,然后由中央推行,在土地改革基础上进行政体改革,最后废除人民公社,故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
A.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D.尽快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