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的思想路线,其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
B.改革开放
C.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团结一致向前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 ]
A.开放的对象不同?
B.开放的方式不同
C.开放的地区不同?
D.开放的前提不同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根据人民币发行简表(见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A.经济繁荣、商品经济活跃使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较大
B.第二、三套反映了五六十年代中国国民经济困难
C.3种分币退出市场说明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D.几套人民币的发行演变见证了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发行人民币的时间特征和发行面额中可以得出人民币的发行紧随中国时代发展而变化,人民币的发行与中国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结合建国以来的史实可以判断出A B 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表述正确符合题意,答案选D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夷货非衣食所急,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
(1) 材料一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是什么?出于何种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
(2)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是什么?出于何种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长江、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纪要》
(3)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怎样的格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提出开发浦东的设想。但确难以实现,在什么时间喜获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主张:闭关锁国。目的:中国无需与外国通商;闭关可以阻止外国入侵,防止内外勾结。
(2)主张:在维护中国主权的条件下,积极引进外资。目的:为了发展民族工业,解决资本短缺问题。
(3)差异:材料二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材料三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4)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1990年。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 材料二 (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用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 材料三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平》
?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社会主义发行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4)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