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4年,国民政府公布《合作社法》,规定合作社是“依平等原则,在互助组织之基础上,以共同经营方法,谋社员经济上之利益与生活之改善”的团体,它是不同于公司的另一经济组织形式。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
B.有利于国共合作开展全民族抗战
C.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
D.反映了国民政府规范市场经济体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的时间是1934年,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A错误,标志着封建剥削制度被彻底废除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土改;B不符合题干时间,也不是材料的主要内容;C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党经济建设的举措和常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有位名人曾放言“90岁时实现超级稻亩产1000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大跃进”时期的口号
B.这种说法说明了社会上形成严重地浮夸风气
C.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D.这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之一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这是袁隆平的科研目标,AB两项显然不选;这是“理想”,不是现实科研成果,D项排除。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从七十年代以来,不断探索追寻新的目标。故选C。
点评:袁隆平研制的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中国和世界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与此相关的其它的新中国成立后的科技成就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为了实现这种奇迹般的发展目标,每个人都被鼓励参加工业生产;这样,每个人,不管其职业是什么——政府官员、农民、学生、教授、工人等等——都成了无产阶级。”这句话描述的是
A.大跃进运动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一五计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奇迹般的发展目标”可以看出,指标相当的高。又从材料中所有人都被动员起来,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大跃进运动。故选A。三大改造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并没有定下不切实际的生产目标,而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一五计划发展生产力,但是没有把所有人都动员起来从事工业生产。因此BCD三项均错。
点评:大跃进是1968年在左倾错误的指导下发动的生产领域的运动。以高指标、共产风、瞎指挥等作为特征,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关于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监察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②谏议制度是对皇帝的言行和决策进行监督的制度?③明清时期的谏议机构比较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史学家认为:“一个政权的覆灭大都首先由于内部原因,而政治上反动是决定性因素。”试结合1937年—1949年国民党的统治政策及其结果,论证上述观点。
参考答案:
政治上:
①1943年以后,国民党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主义,不断增设特务机构和集中营,迫害进步人士,在机关,团体、学校中普遍设立特务机构,剥夺人民民主和自由权利。
②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排斥民主党派在内的其他一·切政党,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政治—亡的反动决定了国民党统治必然走向灭亡。
经济上:国民党维护四大家族的利益。以四大家族为主的官僚资本从1937年以后,不断以滥发纸币.增加捐税等手段直接掠夺人民财富,利用特权,独占工业,遏制民族工业发展。
外交上:国民党出卖国家土权,企图依赖美国的支持,巩固其统治。?
军事上:国民党政治、经济上的腐败也使其军队丧失战争力,内部离心离德。
由以上史实可以看出,一个政权或朝代的垮台往往首先是由于内部原因,而政治上的反动则是其决定性因素。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分析论证题,从题目的论点看,答题时应抓住两点,即“政权的覆灭”“内部原因”,围绕这两点。根据时间范围“1937年—1949年”选择史实做答,要注意突出“政治上反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