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
①迁都洛阳
②实行宗主督护制
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孝文帝改革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②③④。所以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也;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以异于堕千军之重,集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
——《战国策·韩策一》
材料二 商君相秦十午,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材料一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这一现象对后世影响如何?(5分)
(2)据材料二,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1)说明问题: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建立什伍组织又保证了国家的兵源。(3分)
影响:为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提供了军事保障。(2分)
(2)原因:变法触及了旧贵族的势力,遭到其反对;秦孝公死后,变法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者。(2分)认识: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会触及旧贵族和特权者的既得利益;在改革的道路上荆棘丛生,障碍重重。改革家不仅需要远见卓识,而且需要无私无畏。(2分)
本题解析:对于第一问,出现“夫秦卒与山东之卒也,犹孟贲与怯夫也” 这一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商鞅变法的军事措施得力,即军功爵制的实行,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对于第二问,要出商鞅悲剧中挖掘出认识,认识到任何一次改革都触动守旧势力,都会阻力重重,作为改革家要有牺牲精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383年,楚悼王任用昊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限制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贵族反对。公元前381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编自《中国通史》)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
材料二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材料三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

北魏武士

孝文帝及其侍从
请回答:
(1)材料一是王安石对商鞅哪一方面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欧阳修指出了什么社会问题?王安石解决这些问题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三中左图到右图表明社会习俗方面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改革有的能推动社会形态的转型。请依据史实准确概括其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实施变法中的取信于民。
(2)财政困难,军队战斗力不强,制度混乱。王安石的措施:通过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财政收入,用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等加强军队力量,并改进取士之法选拔人才。
(3)鲜卑人改穿汉族服装。
(4)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封建化;孝文帝改革:促进民族大融合和北方政权的封建化,推动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进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右图的人物是

A.后燕太医
B.汉族地主
C.汉族儒生
D.鲜卑贵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图片的再认再现能力。崔浩是汉族儒生,在北魏时受到重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