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迄今已近两个月,在被誉为“东方之冠”的中国国家馆中展出了科技、生态资源、人文自然景观等丰富多彩的展品,给各国游客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然而,1876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该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B.中国的洋务运动受到顽固派阻挠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右图为《明代地契》,它的出现导致租佃制下的农民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变化不包括(? )

A.生产关系的重要调整
B.在选择雇主方面有更大自主权
C.和商品经济发生关系
D.雇佣关系取代了租佃关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雇佣关系是一种新型的生产关系.租佃关系占主导地位。在租佃制下,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交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之间通过租佃其月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朕常欲赐天下之人,皆使富贵,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其耕稼,此则富矣。”“不夺其时”是唐太宗富民措施之一,其具体办法是实行
A.更赋制度
B.均田制
C.纳绢或布代役
D.两税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07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在几个月内很快波及世界,酿成一场是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也受到明显得影响。这充分说明
A 美国对世界各国经济起支配作用? B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C 经济区域集团化对世界影响在增大? D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危机波及全世界”体现出世界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故是D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荀子强调的是
A.法是社会控制的主要手段
B.“法治”优于“人治”
C.重法治,更应重视人治的作用
D.法治应与人治相结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材料的大致意思是:法制是政治的开头;君子是法制的本原。所以有了君子,法律即使简略,也足够用在一切方面了;如果没有君子,法律即使完备,也会失去先后的实施次序,不能应付事情的各种变化,足够形成混乱了。所以荀子强调的是重法治,更应重视人治的作用,选C。
点评:荀子主张以礼治国,这跟孔子的重视礼是源流相通的。可是荀子强调礼的制裁的一面,已隐含着法的作用,表现出趋向法治的观点,并以此影响了他的学生韩非子、李斯等人,成为主张法治主义的法家学派,促成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