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鸿生生平简介(据傅国涌《刘鸿生:中国人的“托拉斯”之梦》)
1888年出生于上海。
1905年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
1909年任开平矿务局上海地区推销员。
1919年成为上海滩的“煤炭大王”,
1920年创办苏州鸿生火柴公司,先后注册“定军山”、“宝塔”的商标,供应国内外市场,人称“火柴大王”。
一战后,瑞典火柴商柯洛克在华低价销售,试图收购鸿生火柴。
1929年,为了减少内部竞争,一致对外,全国52家火柴企业成立全国火柴同业联合会,刘鸿生任主席。在此前后,他又广泛投资于煤炭、水泥、运输、银行等多种领域。
1932年,他的企业被迫停产。
1940年底应蒋介石之邀由香港赴重庆办厂,无功而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香港回到上海。
1956年初刘氏企业全部完成公私合营,同年病逝。
材料二?关于鸿生火柴盒的一组老照片

材料三? I931年12月17日,刘鸿生在写给留美长子刘念仁的信中说:“我们的青年学生发扬他们的卓越爱国精神,进行罢课,游行和各种救国运动。所有这些行动都是伟大的。他们至少表现出我们的人民和整个国窄富有血性和生命力。但是,我可以说,正如现在每个青年学生都了解的,仅靠这些表现,并不能充分而有效地挽救国家。……埋头苦干,在日常工作中发挥各人的才能,这才是我们每个人救国的正确道路。”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到1956年,刘氏企业的发展轨迹。
(2)分析“l919年成为煤炭人王”、“l932年企业被迫停产”的社会因素。
(3)观察材料二图片,判断刘氏企业的营销策略。
(4)材料三体现了实业家刘鸿生怎样的爱国思想。他侣导的救国道路能否行的通?为什么?
参考答案:
(1)艰苦创业;快速发展;陷入困境;惨淡经营;重获新生。
(2)辛亥革命推动;抵制洋货运动;一战机遇。日本侵华(或一?二八事变日本侵略上海)。
(3)提倡国货,抵制洋货。
(4)实业救国。
不能,因为只有推翻中国专制政府,赶走列强在华势力,完成政治革命,才能振兴民族经济。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列对巴黎公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的成立反映了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
B.是世界历史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C.在民主制度建设上有许多创新
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当时世界历史的主流仍是发展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兼并六国后,创造性地为自己选择了“皇帝”的名号。“皇”代表着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他们很多万世不朽。“帝”则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的产生恰恰结合了二者。
——何乐
为主编《中国发现之帝国的流年》
材料二?秦始皇消灭六国后,建立起一个地域辽阔的统一政权。而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局面,使得
各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都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这使得秦朝的统一政策很难推行。秦始皇采取一系列措施,对社会各个方面强制统一,使得大统一的观念变为现实……与此同时“大一统”的观念,又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葛剑雄主编《千秋兴亡——六合一统》
材料三?贞观十八年,当内奔的突厥请求在内地安置时,唐太宗不顾群臣的反对同意了,并解释说“夷狄亦人耳,其
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他强调 “自古贵中华、贱夷狄,而今四海一家,就应该“胡、越一体”。
——《资治通鉴》卷一九七
材料四?清朝中央设有专门负责边疆民族事务管理的机构——理藩院。它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将新疆、西藏等地区的事务也纳入其内,凡爵禄、朝贡、定界、贸易、宗教诸政令,并归管辖。前代的类似机构通常为礼部下属,而清朝的这一机构直接受皇帝领导,地位与六部等同,对驻边大吏有直接指导的权力。……早在入关之前,清已经颁布《蒙古律书》,行用于蒙古地区,入关后不断修订,至乾隆六年修成《蒙古律例》,乾隆末年,其内容已扩充到12卷,209条。嘉庆年间对其又进行大规模增补修订。此外清廷也针对不同边疆地区颁布了一些区域性立法,如《青海善后事宜十三条》、《回疆则例》、《钦定西藏章程》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皇帝”的称谓体现了什么思想?嬴政用
这一称谓的目的何在?(3分)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采取哪些措施使“大统一的观念变为现实”。你如何理解“与此同时“大一统”的观念,又在新的现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8分)
(3)材料一说明唐太宗的民族观是什么?这种民族观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4)根据材料二指出理藩院与以往类似机构有何不同?概括清朝民族立法的主要特点。(4分)
参考答案:(1)君权神授。(1分)加强皇帝的权威性,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提供依据。(2分)
(2)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制度、郡县制),经济: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其它:大力开拓疆域,构筑全国交通网,统一车轨。(6分,写出其中的6点得满分)秦始皇的措施巩固了统治,增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力。(2分)
(3)“四海一家”“胡越一体”。(2分)
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唐代产生了胡汉混合,开放多元的新文化。(3分,写出其中3点给满分)
(4)理藩院职权扩大,地位提高(2分)立法特点:不断修订,因地立法。(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近代中国历史的史实分析,帝国主义入侵中国怎样一步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的?这种量变导致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历史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1840—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等5个沿海城市,从此打开国门。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增开汉口、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表明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马关条约》,又开沙市、重庆等通商口岸,并开辟内河航运线,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人到内地。
(2)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开始商品输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对中国海关权的控制,加剧了经济侵略,使中国逐渐沦为它们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资本家在中国投资设厂,此后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它们争做中国的债主,抢夺路矿权,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国社会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又进一步加剧了落后;只有民族振兴,国家富强,才能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
本题解析:本题是论述式问答题。结合史实,证明问题中的观点。列强侵华范围随着列强侵略的加剧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扩大,经济侵略手段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不同阶段而呈现不同的特点。由“量变”而导致社会性质的“质变”,从中得到启示,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材料发端于古代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历史最为悠久的社会文化现象。奥林匹克运动会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6年,每四年举行一次。初期竞赛项目不多,时间仅一天。运动会的参加者仅限希腊的自由人,奴隶、外国人、妇女无权参与。……为准备兵源,保卫城邦的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在和平理念的指引下,奥林匹克竞技赛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于战争之外的、促进民族交流和融和的、和平友谊的盛会。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早期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举行的?(6分)
参考答案:长期独立自治的各邦在向民主制方向演化;殖民扩张,促进了商品生产和海外贸易;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军事训练和体育竞技活动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6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奥运热点命题,考查了古希腊的历史以及19世纪末的历史。解题关键:1.要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2.要注意理解体育与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此为学生失分的主要部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