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学者钱乘旦认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对现代化的起步具有关键的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以地球上最大之民族,而能建设适于天演之国家,则天下第一帝国之徽号,谁能篡之?特不知我民族自有此能力焉否也?有之则莫强,无之则竟亡,间不容发,而悉听我辈之自择。?
——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1902年)
(1)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的基本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1906年)
吾国今日既曰五族共和矣;然日五族,固显然犹有一界限在也。欲泯此界限,以发扬光大之,……建设一大中华民族。?
——孙中山:《序》(1921年)
(2)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民族国家观念的变化,并说明辛亥革命对现代国家转型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中世纪时,天主教之势力空前强大并占据支配地位,封建割据严重,王权弱小。14—15世纪情况发生了变化……一些国家的君主也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到15—16世纪,西欧的英、法、西班牙等国先后形成为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且出现了以专制君主为核心的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崔爽:《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材料四?这是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的时代,国王的政权依靠市民打垮了封建贵族势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的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而现代的欧洲和现代的资产阶级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的。?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导言》
(3)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16世纪推动英、法等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以上材料,比较近代欧洲与中国寻求建立民族国家的进程有何不同?从中你获得怎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据粗略统计,清末赴某国留学人数:1901年为274人,1903年为1,300人,至废科举的1905年则猛增到8,000人,翌年更是达到12,000人。以上材料中的某国是
[?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
3、判断题 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的萌芽
B.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爵位制度的创设
D.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4、判断题 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其主张是
[? ]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内阁制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
5、判断题 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出现这种演变的主要原因
A.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B.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