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有同学从50年代的报刊资料上查找到了一些有关中国粮食增长的数据,并归纳整理为下列表格,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三大改造完成后出现了粮食的大幅增长
B.粮食增长是历史的必然规律
C.最高年份增长率是最低年份的60倍
D.粮食超速增长的数据是不符合事实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1958年增长率达到60.2%是不符合事实的。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相当于现在的公开检讨和自我批评。在古代皇帝中 , 罪己次数最多的要算是清世祖顺治皇帝了。如“自亲政以来 , 纪纲法度用人行政不能仰法太祖、太宗谟烈 , 因循悠忽 , 苟且目前。” 以致灾害不断;这种做法的思想渊源最应查阅的资料是(?)
A.《论语》
B.《庄子》
C.《韩非子》
D.《春秋繁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相当于现在的公开检讨和自我批评”可以判断,君主的这种做法与“天人感应”这一思想理论有关系,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天人感应”理论是由汉代著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的作品是《春秋繁露》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先秦儒家思想与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比较:
(1)先秦儒家思想的特点:①具体化,没有抽象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从政方面的治国原则;②具有理想化的色彩;③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
(2)董仲舒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①使儒家思想政治制度化;②使儒家思想宗教化;③政治制度层面的作用上升;作为伦理道德,身心修养层面的社会功能下降。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诸侯王的权力
B.剥夺王国的封地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直接目的”是指近期的、急于马上达到的,不经过其它中介而能够达到的目的。根据这一概念,回忆“推恩令”的具体做法:“准许诸侯王把自己的封地再分给子弟,建立侯国”,也就是分割王国的封地,故正确的答案为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到1986年时,第三世界国家的外债已经接近10000亿美元,支付债务利息占去了其出口收入的四分之一到一半。为了支付债务利息,第三世界各国政府都减少了它们的社会支出和进口。但是由于工业国三分之一的出口目的地是第三世界,所以第三世界进口额的减少立即导致了第一世界失业人口的增加。……失业率的上升转而又引起对保护性关税的需求……这些经济问题驱散了二战后的自信心和愉快。”?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本协议缔约方,认识到在处理其贸易和经济领域的关系时,应当是为了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同时考虑根据持续发展的目标而有效地使用世界资源,寻求即保护和维持环境又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自需要和利益的方式加强这样的措施;进而认识到需要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热切希望达成互惠和互利的安排,大量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当今世界的哪三大区域经济集团?(3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种趋势?(1分)
(2)材料二反映了经济全球化中存在什么问题?(1分)请摘录材料三中有助于缓和该问题的语句;(1分)请再提出一个你认为有助于解决该问题的措施。(1分)
(3)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什么组织?(1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最主要意义是什么?(1分)世界贸易组织宗旨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
(1)图一:欧洲联盟;图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图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
(2)存在问题: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联系加强,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落后已经影响到全球经济的发展;
摘录语句:积极努力以确保发展中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中的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享有一个与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份额;
解决措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发展中国家要注意保护本国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科技、积极创新,提高竞争力;发达国家要给发展中国家以帮助等。
(3)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最重要意义:表明经济全球化进程又取得实质性进展;
宗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关系中歧视性待遇,促进自由贸易(削减关税、开放市场、促进自由贸易)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种“社会政治大转型”主要是指
A.从土地私有到土地国有
B.从分封制到郡县制
C.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D.从宗法制到分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