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14年的一份中国报纸在一则告示中说道:“更有一般孤僻的人,自己觉着不肯趋时, 他哪里晓得孔子是时中的圣人。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
A.劝导大家剪掉辫子
B.倡导移风易俗
C.批判儒家传统道德
D.鼓吹反满革命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关于“直接原因”的题目也就是从材料中直接可以得出的答案。本题中“他若生在这个时候,也是要剪了辫子,同大家一样。”表明如果是孔子在世他也要剪掉辫子,所以这则告示的直接目的是劝导大家剪掉辫子,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该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发展状况的曲线图,请判断一下由G 到H一段曲线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哪一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 )

A.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B.辛亥革命后及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
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短暂发展
D.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民族工业的困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读图能力及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曲折发展的几个阶段的认识。在辛亥革命后、尤其是一战期间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所以根据图示比较容易判断为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7分)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它既是一个生活组织,也是一个经济组织,它还曾经是一个权力组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凡是拉得上亲戚的,都包容得下……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注:指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特点)。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16世纪一位英国面包师的家庭(家庭手工作坊)构成(单位:人)
——根据哈罗德·帕金《现代英国社会的起源》
材料三:在英国至少从1530年开始,他们已不再认为独身是一种美德,相反,他们认为婚姻是由上帝创立的……他们主张把宗教和家庭联系起来,过一种理想的宗教家庭生活,也就是说,宗教信徒除了去教堂礼拜与圣餐外,在家中也进行祈祷与阅读《圣经》。
——引自《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04期(作者:蔡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乡下,家庭很小的经济因素是什么?(4分)中国古代一些家庭规模大且具有权力组织的特点,请结合古代政治史分析其制度根源。(4分)
(2)现代家庭是亲人居住、消费和情感寄托的单位。根据材料二指出16世纪的英国家庭还有哪些更宽泛的功能?结合所学知识,阐明这些功能在现代家庭中衰退的原因。(7分)
(3)材料三中的“他们”指哪类人?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宗教家庭生活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6分)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家庭,试分析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6分)
参考答案:
(1)经济因素: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或具体描述小农经济的形态);(2分)经济条件有限。(2分)制度根源:西周实行宗法制,(2分)将血缘和政治权力相结合,形成宗族(家族)观念(2分)。(考生答“封建制度”给1分)
(2)功能:生产单位(或经济功能);(1分)技能培训(1分)。衰退原因:工业革命(3分);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工厂制取代手工作坊;学校教育发展。(考生答出后三点任意1点给2分)
(3)指:新教徒(2分)。(或清教徒,或加尔文教徒,或路德教徒同等给2分,若答新兴资产阶级只给1分)原因:宗教改革(2分);形成人文主义宗教观(或宣扬“因信称义”)(2分)。
(4)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使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成为趋势;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人口自由流动加快。(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6分。如只写改革开放给1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考察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依据所学可知应是自然经济,这种经济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自给自足。后一问要联系西周以来实行的宗法制所产生的影响来分析回答。第(2)问,结合材料回答。依据材料“家庭手工作坊、帮工、学徒”可归纳出其功能“生产单位、技能培训”。上述功能是家庭手工作坊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革命的进行,机器大生产应运而生,家庭这一功能也就逐渐消失。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宗教改革及其影响。所以“他们”应是指新教徒,原因就是宗教改革的产物,宗教改革使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开始注重人性。分析原因时要注意结合宗教改革的具体内容,与宗教改革前的情况对比,具体分析。第(4)问,主要考察我国的改革开放及其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化的步伐也不断加快,青壮年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务工,造成农村人口的现状,出现所谓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表明(?)
A.中国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B.中苏同盟关系出现了严重裂痕
C.中国在外交政策上实现了明显的转变
D.一边倒战略取得了重大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果民族特性的和政治自由的观念,在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领土划分和国内秩序中获得稳固结构,并且在法律和风俗中得到体现,那么从自由主义运动开始起,被推导或被预见的自由原则的另一结果却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发生——准备实现‘欧罗巴合众国’”。在此后半个世纪终于演绎成“欧盟”。这主要因为
A.经济联系日趋增强
B.民主制度广泛建立
C.国际局势趋向和平
D.民族特性逐渐消失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欧洲联合最根本的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欧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这最终导致了欧盟的建立。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欧洲联合的原因:
①思想渊源:文艺复兴以来西欧国家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历史因素:近代欧洲各国的冲突和战争不断,激起人们对欧洲统一的强烈愿望;
③现实因素:二战后欧洲国家普遍衰落,特别是面对美苏两极格局,欧洲人认识到国家联合的重要性;
④关键因素:欧洲宿敌法国和德国的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
⑤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西欧经济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