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64年,在美国的强烈反对下,法国政府宣布和新中国建交,这表明
[? ]
A.中国彻底打破了美国的孤立、封锁?
B.资本主义阵营瓦解
C.法国力图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D.欧洲开始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
2、判断题 1999年,中美关系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而处于低点。1999年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协议。2001年4月1日,南海撞机事件又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200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布什访华,2002年10月江泽民总书记访美,中美关系再现曙光。两国关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波折,是因为?
A.中美两国既有共同利益又有分歧
B.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两国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
C.中美两国人民热爱和平,渴望合作,从根本上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
D.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决定的
3、判断题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图一是1950年12月11日的期刊,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RED?CHINA’S?MAO(红色中国的毛)。背景为红色基调的蝗虫。
图二是1954年3月10日期刊,人物是周恩来。标题是:RED?CHINA’S?CHOU?EN-LAI(红色中国的周恩来)。
图三是1963年9月13日的封面,标题是:RED?CHINA:The?Arrogant?Outcast(红色中国,狂妄的被孤立者)。船头上的四个人物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一艘过分拥挤的大船,船舷上摞着补丁,船上热闹非凡,标语上写着打倒赫鲁晓夫,打倒资本主义;斯大林,列宁和赫鲁晓夫的画像被抬出来示众,船尾是中国的导弹,有人在上面以武力示威。
图四是1971年4月26日的期刊,封面上是美国乒乓球运动员在长城的合影。
图五是1984年4月30日的期刊,表现的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
图六是1985年9月23日的期刊,画面以邓小平图像为中心,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标题下面的小字是:“Moving?Away?from?Marx”。
请回答:
(1)结合图一中的背景(红色基调的蝗虫)说明当时的中美关系的状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出图二中人物在新中国成立后至50年代中期的外交活动两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图片三分析当时中国的外交形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明图片四反映的历史事件的特定称谓。70年代我国外交重大突破与转机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五反映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对外政策。图六邓小平图像两边的内容对比表达了什么含义?图片中的题目Moving?Away?From?Marx的中文意思是什么?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题 (广东省深圳市2009届高三九校联考试题,历史,19)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的外交方针、原则,至今仍富有生命力,并被广泛运用的是(?)
①“求同存异”的方针?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5、选择题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突破始于
A.中日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权利
C.中美关系缓和
D.中苏关系好转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