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6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下面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
材料二?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一的苏格拉底和孔子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3分)各自的背景是什么?(4分)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三大革命”。(3分)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哪三个阶段,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6分)
参考答案:
(1)孔子:提出“仁”,要求仁者爱人;提出“礼’:要求克己复礼。(2分)背景: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2分)苏格拉底:人应该具备美德;(1分)背景: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抡丧。(2分)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工业革命(1分);启蒙运动〔1分)
(3)学术觉悟(1分):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技,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1分)政治觉悟(1分):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要求政治变草(或答.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1分)伦理觉悟(1分):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1分)
本题解析:(1)依据所学内容,可以归纳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重新规范社会秩序方面的主张分别是:孔子重视仁和礼的作用,而苏格拉底强调道德的作用;两人上述主张的出现的时代背景是: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和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2)结合所学可知18世纪欧洲“三大革命”是指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革命,即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3)从材料三中可归纳出陈独秀所谓的三大觉悟分别是指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结合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进程,可知三者的真实内容应该是:学术觉悟: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技,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要求政治变草(或答.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张謇是晚清状元。他不热心官场,而是积极投身实业。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1600多万辆,其中2/3是在一战期间获得的。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无暇东顾
B.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
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奖励实业的法令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在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得到了一次发展的机会,迎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所以答案选A。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和西亚产油国在经济发展上都
A.面临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大的问题
B.注重吸收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利用自然资源优势,积累起丰裕的国家财富
D.调整经济结构,参与国际经济循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关键在区分共性和个性的东西,根据掌握地知识不难发现A、B两项说的只是新加坡和韩国,而C项说的是西亚一些国家,只有D项才是亚洲上述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地点
| 创办人
| 企业名称
|
上海
| 方举赞
| 发昌机器厂
|
南海
| 陈启源
| 继昌隆缫丝厂
|
天津
| 朱其昂
| 贻来牟机器磨坊
|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曲线图

材料三?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其分布具有什么特点?(2分)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最高峰的原因是什么?(8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具有哪些特点?(6分)导致其发展困难的社会根源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1)分布特点:多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2分)原因:①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上的束缚和障碍。②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资产阶级大力提倡“实业救国”,大大刺激了国人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外部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时机。(8分)
(2)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6分)社会根源: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4分)
本题解析:⑴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发昌机器厂在上海,继昌隆缫丝厂在南海,贻来牟机器磨坊在天津,可知当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图片的时间横轴可以看出,民族工业最高峰大约在1912——1918年之间,这主要和这一时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事件有关。辛亥革命、提倡国货运动、实业救国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⑵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历史现象能力。根据“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可以概括出来民族工业的资金少,规模小;根据“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可以概括出来,民族工业技术薄弱。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法国宝昌丝厂资本雄厚、规模能够很大,从发昌机器厂被英国耶松船厂吞并,可以反映出民族工业发展非常艰难,阻碍的因素是外国资本的侵略,这主要和当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有关。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台湾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此题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即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时也要保留固有文化的特色,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