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力图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北宋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B.封建国家与大官僚、大地主的矛盾
C.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矛盾
D.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材料中“由政府拨出巨款”可见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这表明②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从“半年出息一分”可见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对于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可以用列表形式总结概括。
主要措施
内容
?作用和成效
局限
农田水利法
?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
广修水利工程,保证灌溉;耕地面积增加,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
方田均税
法
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
青苗法
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争议最大)
强制借贷;利息偏高,负担沉重
?
免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宫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对贫苦人民是沉重负担
市易法
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
均输法
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利了市民生活
?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神宗熙宁元年……执政以河朔旱伤,国用不足,乞南郊勿赐金帛。……王安石曰:“……国用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者故也。”(司马)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宋史》
请完成:
(1)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北宋前期财政状况的?为实践“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理财方针,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2)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如何?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3)王安石变法的结果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1)他认为北宋国用不足是因为缺乏善于理财者。理财措施:实行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等。
(2)通过变法,政府的收入大为增加,各地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辟为良田,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加,在一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但由于在新法推行的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保守派司马光主政做宰相,新法被废除。
(3)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改革的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本题解析:第(1)问的回答要结合王安石变法中富国之法的具体内容;第(2)问涉及王安石变法的作用和新法被废止的原因;第(3)问启示的概括只要结合变法的相关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11世纪中叶,王安石主持变法。从可操作性角度看,王安石的下列哪一项措施在当时是很难真正实行的
A.募役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保甲法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考查理解能力。在当时,王安石变法触及了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措施,较难操作,如A、C两项;而由于统治者腐朽和用人不当,丈量田地平均赋税则更难操作,募役法所交役银有量的规定,相对易于操作。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王安石的“三不足”精神反映了
A.王安石为人刚正
B.王安石主张学以致用
C.王安石历史责任感强
D.变法决心坚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代的产物。了解一定时期的思想内容一定要注意其产生的时代背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三不足”思想内容是“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了解变法的背景是遭到反对派的强烈反对形势下出现的。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