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近代以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
B.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沉沦史
C.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探索史
D.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抗争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图一反映了地主阶级开明派的主张是师夷
长技以制夷。图二反映了维新派的主张是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图三反映了革命派的主张
是建立民主共和国。图四反映了新文化运动要求思想解放。它们的主题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
救国救民的道路。所以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是时(战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买卖粮食)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使民适足,贾平则止。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1)概括材料一中李悝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效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出现的社会背景。(9分)
材料二?“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后又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李鸿章
“其(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故曰: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故曰: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洋务思想的转变与实践。梁启超为什么说李鸿章“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11分)
材料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第一条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第二条经验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第三条经验是,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并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如何“循序渐进”的?(10分)
参考答案:
(1)主张:充分利用土地,增加粮食产量;粮食关系国家富裕与社会稳定;应由国家干预市场调节粮价(平籴)。(3分)
效果:使魏国富强,称霸诸侯。(2分)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诸侯兼并争霸,战争频繁。(4分)
(2)转变:从自强到求富。(2分)
实践: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建立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2分)
分析:李鸿章是在清政府内忧外患形势下,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开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只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而未变革封建制度,最终未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7分)
(3)工作: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2分)
循序渐进:改革: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行,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破除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放:从沿海设立经济特区逐步深入内地全方位开放。(8分)
本题解析:(1)原文大意:李悝为魏文侯制定了充分利用土地生产能力的教令,认为土地方圆百里,总共有九万顷,除去山地大湖村居所占的三分之一,还有田亩六百万亩,耕耘田地勤奋小心则每亩加收三斗,不勤奋那么也减去三斗。方圆百里土地上的粮食增减一下,就是一百八十万石粟。又说买进谷物太贵会伤害士、工、商,太便宜又会伤害农民;士、工、商受到伤害,就会出现离散,农民受到伤害就会出现国家贫困。因此太贵和太便宜,一定要伤害一方。善于治理国家的,使士、工、商不受到伤害而使农民更加勤勉……因此善于按平价购粮储存的人……使百姓合适满足,粮价平均饥荒的现象就中止了。小饥荒时就发放小熟时所征的赋税,中饥荒就发放中熟时所征的赋税,大饥荒时就发放大熟时所征的赋税,去卖掉它们。所以,即使遇到荒年和水旱灾害,所买进的不贵就不会造成士、工、商离散,用有余的去补充不足的。把它在魏国实行,国家得以富强。据此回答第一小问。并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方面回答第二小问。
(2)根据材料信息“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可知反映了洋务派从创办军事工业到民用工业,从“自强”到“求富”的转变。再根据材料信息“其(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可知梁启超是批评李鸿章等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结合所学,洋务运动虽然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但是单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而不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不能使中国真正实现富强。
(3)结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等所学知识,回答第一小问。第二小问根据改革从地方试点到全国推行,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开放从沿海经济特区到沿海港口城市到沿海经济开发区再到内地回答。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位学者在评价晚清中国思想时说,“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材料所反映的有效信息有( )
①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成为此时期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②洋务派成为最早传播西方民主思想的职能集团③由于民族资本主义无法独立发展,此时期中国没有形成强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潮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没有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②③的说法违背史实,洋务派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不可能传播西方民主思想;伴随着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先后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材料中“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说明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成为此时期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分析材料中“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可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在群众中没有得到广泛传播,因此没有形成群众基础,也就不可能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图是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政治力量为了救亡图存,先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示意图,请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近代思想)

(1)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和抵抗派同属地主阶级改良派,他们的的指导思想可以概括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维新派与革命派向西方学习的共同内容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进派又提出什么主张?他们为此掀起了什么运动?后期增加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社会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不断发展,层次不继加深,请在ABC三处填写上合适的内容。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堂等;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2)民主政治(三权分立、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以法治国);发展资本主义。
(3)向西方学习民主科学,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4)技术、制度、思想。封建专制与外来侵略阻碍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矛盾激化;封建专制与外来侵略加剧了民族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01年1月,清廷上谕:“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这里的“改弦”是指?
[?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