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
材料二?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三?
(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材料三华盛顿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
(3)华盛顿对“以前共同奋斗,而今又反对”的这种制度认识上的缺陷在哪里?这两起斗争其实是什么性质的矛盾?(8分)
(4)应怎样理解华盛顿在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活动?(8分)
2、判断题 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这主要是因为他? (? )
A.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B.是托利党的政治领袖
C.建立了英国国教教会
D.成为英国的开明君主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一封信
材料二?4年前我就任总统时,同胞们的思想都焦急地集中在日益迫近的内战上。大家都害怕内战,都想避免内战。当我在这个地方发表就职演说,竭尽全力想不经过战争来拯救联邦时,叛乱分子却在这个城市里图谋不经过战争来毁灭联邦──企图以谈判方式解散联邦并分割财产。双方都表示反对战争,但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生存,而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也不肯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爆发了。
——林肯连任就职演说(1865年3月4日)
材料三?林肯总统在大势之所趋和人心之所向都不许再拖以前,是从来不冒险朝前走一步的。但是,只要“old Abe”[“老阿伯”(阿伯拉罕·林肯)]一旦相信这样一种转折点已经到来,他就会采取某种突然的、尽可能不声不响的行动而使朋友和敌人都同吃一惊。
——马克思《美国近事》(1862年2月26日左右)
材料四?2008年11月5日,网易新闻登载了一篇题为“林肯的狡猾:‘解放黑奴’只是为了战争胜利”的文章,称林肯为“狡猾保守的废奴主义者”。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林肯对美国的贡献有哪些?并分析林肯取得如此功绩的主观因素有哪些?(9分)
(2)请谈谈你对材料四所持观点的看法。(6分)?
4、判断题 为了便于记忆,一学生将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列表整理(如下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政治改革政府: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权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B.经济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军事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
D.法律编纂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5、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第三任美国总统。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实际首脑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杰斐逊认为新闻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具体体现,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种权力,因此应该得到保护。在各种手段中,法律是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态度,纵观他的一生,不改初衷。
----《杰斐逊集》
材料二?罗伯斯庇尔认为自由是“人所固有的随意表现自己一切能力的权力。……以法律为保障。”……他秉持卢梭的教导:公民的天赋人权在达成社会契约时全部交给了社会,声称国家或社会的主权者的永远正确的意志就是“公意”。每个公民分担公意,虽然有违背公意的个人意志,但社会契约论的要求不言而喻,谁不服从公意,都要被逼的服从。·…
但雅各宾派通过起义掌握政权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从思想观念到现实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主张支持出版自由到限制自由”、“从主张思想多样性到统一思想,不允许思想分歧的存在”、“从反对操纵舆论到主张政府影响舆论”。
---张昆《杰斐逊与罗伯斯庇尔新闻自由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杰斐逊和罗伯斯庇尔新闻自由观念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杰斐逊始终秉持新闻自由观念以及罗伯斯庇尔最终放弃新闻自由的原因?(7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