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4分)?
材料一
1774年4月华盛顿说:“我想我可以宣布一个事实,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
——《华盛顿传》
材料二?
1776年2月华盛顿又说:“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我们采取这一必然会促使我们幸福的步骤,是完全应该的。”?
——《华盛顿传》
材料三?
(按:美国独立战争后,农民的债务增加。终于导致了1786年谢司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起义被镇压后。)华盛顿说:天呀,人的行为为什么竟然这样反复无常,出尔反尔!前些日子为了建立我们今天的制度,为了建立我们自己选择和创立的制度,我们还在流血牺牲,可是现在我们又拔出刀来,想要推翻这些制度,这件事真难以解释┅┅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世界近代政治思想史》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华盛顿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材料三华盛顿难以解释的历史现象的实质是什么?(4分)
(3)华盛顿对“以前共同奋斗,而今又反对”的这种制度认识上的缺陷在哪里?这两起斗争其实是什么性质的矛盾?(8分)
(4)应怎样理解华盛顿在上述三则材料中的活动?(8分)
参考答案:
(1)由主张不独立到主张脱离英国独立。(4分)
(2)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和种植园阶级的利益,反对人民革命运动。(4分)
(3)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华盛顿没有认清人民斗争的实质都是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后的农民起义则是反对北美资产阶级的统治。(8分)
(4)材料一具有保守性,材料二代表北美人民的利益,材料三反映其资产阶级本质,有反人民的一面。综合三则材料,华盛顿作为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阶级的政治代表,有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妥协的反人民的一面。(8分)
本题解析:第(1)问,材料一,“单独或集体地争取独立,这并不是这个大陆上的哪个政府或任何人的愿望或兴趣所在”到材料二,“我们已决心与如此不公正不通人道的国家一刀两断”说明华盛顿由主张不独立到主张脱离英国独立;第(2)问,从“如无道理,就要马上运用政府的力量,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说明他不满人民的暴动,对于人民的暴动采取镇压的措施,因为华盛顿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利益。第(3)问,联系史实可知,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资产阶级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后的农民起义则是反对北美资产阶级的统治,华盛顿并未认识到这一区别。第(4)问,对于华盛顿的认识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材料一具有保守性,材料二代表北美人民的利益,材料三反映其资产阶级本质,有反人民的一面。综合三则材料,华盛顿作为美国资产阶级和种植园阶级的政治代表,有革命性的一面,也有妥协的反人民的一面?
点评:对于华盛顿要有正确的认识:1、具有高尚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2、功:①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开国元勋,建立了丰功伟绩。②战争后,反对君主立宪,拒绝做国王,辞去总司令职务,回乡务农。③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
④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⑤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拒绝连任,?不当终身总统,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超两届树立范例。过:宪法歧视黑人、妇女等3、总评: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国父”的称号;是美国建国时期也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政治家。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653年底,克伦威尔被宣布为“护国主”,这主要是因为他? (? )
A.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B.是托利党的政治领袖
C.建立了英国国教教会
D.成为英国的开明君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克伦威尔代表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于其掌握大权后,采取措施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被宣布为“护国主”。选项D不符合史实,B项中的托利党形成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C项发生于都铎王朝时期。所以,A项最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我在这场战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摧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1862年8月22日林肯给《纽约论坛报》编辑的一封信
材料二?4年前我就任总统时,同胞们的思想都焦急地集中在日益迫近的内战上。大家都害怕内战,都想避免内战。当我在这个地方发表就职演说,竭尽全力想不经过战争来拯救联邦时,叛乱分子却在这个城市里图谋不经过战争来毁灭联邦──企图以谈判方式解散联邦并分割财产。双方都表示反对战争,但一方宁愿发动战争也不愿让国家生存,而一方则宁可接受战争也不肯让国家灭亡,于是战争就爆发了。
——林肯连任就职演说(1865年3月4日)
材料三?林肯总统在大势之所趋和人心之所向都不许再拖以前,是从来不冒险朝前走一步的。但是,只要“old Abe”[“老阿伯”(阿伯拉罕·林肯)]一旦相信这样一种转折点已经到来,他就会采取某种突然的、尽可能不声不响的行动而使朋友和敌人都同吃一惊。
——马克思《美国近事》(1862年2月26日左右)
材料四?2008年11月5日,网易新闻登载了一篇题为“林肯的狡猾:‘解放黑奴’只是为了战争胜利”的文章,称林肯为“狡猾保守的废奴主义者”。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林肯对美国的贡献有哪些?并分析林肯取得如此功绩的主观因素有哪些?(9分)
(2)请谈谈你对材料四所持观点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1)贡献:解放了黑人奴隶,维护了国家统一。(4分)
原因:能顺应时代潮流作出正确选择;坚定沉稳的性格特点;务实的精神;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灵活的政治斗争策略。(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只要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2点得3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5分)
(2)表明观点可得2分;能史论结合充分论证可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为了便于记忆,一学生将拿破仑改造法国的措施列表整理(如下表),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政治改革政府: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权利巩固资产阶级统治
B.经济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C.军事废除雇佣兵制,代之以征兵制当时较为先进的兵役制度
D.法律编纂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第三任美国总统。罗伯斯庇尔(1758--1794),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的实际首脑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一?杰斐逊认为新闻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具体体现,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种权力,因此应该得到保护。在各种手段中,法律是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杰斐逊对新闻出版自由的态度,纵观他的一生,不改初衷。
----《杰斐逊集》
材料二?罗伯斯庇尔认为自由是“人所固有的随意表现自己一切能力的权力。……以法律为保障。”……他秉持卢梭的教导:公民的天赋人权在达成社会契约时全部交给了社会,声称国家或社会的主权者的永远正确的意志就是“公意”。每个公民分担公意,虽然有违背公意的个人意志,但社会契约论的要求不言而喻,谁不服从公意,都要被逼的服从。·…
但雅各宾派通过起义掌握政权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他从思想观念到现实政策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主张支持出版自由到限制自由”、“从主张思想多样性到统一思想,不允许思想分歧的存在”、“从反对操纵舆论到主张政府影响舆论”。
---张昆《杰斐逊与罗伯斯庇尔新闻自由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杰斐逊和罗伯斯庇尔新闻自由观念的异同?(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杰斐逊始终秉持新闻自由观念以及罗伯斯庇尔最终放弃新闻自由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1)同:二者都信仰天赋人权的理念,都主张依靠法律保护言论自由;(4分)
异:杰斐逊主张个人新闻自由,用以监督政府;罗伯斯庇尔主张主权者新闻自由。(4分)
(2)杰斐逊:受独立战争和《独立宣言》的影响,坚持民主共和的观念(监督政府防止暴政),(4分)罗伯斯庇尔:法国大革命时期面临内忧外患,为捍卫大革命成果,强调以公意为重,牺牲少数派的自由成为必然选择。(3分)
本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新闻出版自由是言论自由的具体体现,因此应该得到保护。在各种手段中,法律是最为有效最为可靠的”,材料二中的“自由是“人所固有的随意表现自己一切能力的权力。……以法律为保障。”可以总结出二人的相同点。根据材料,杰斐逊主张新闻自由“是监督政府的第四种权力”,罗伯斯庇尔主张限制自由,主张政府影响舆论;由此可以概括出二人的不同点。
(2)本问要结合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其对新闻自由观念的态度;根据材料及所学,杰斐逊是北美独立战争的领导人之一,其目标是追求民主共和,监督政府;罗伯斯庇尔是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的首脑之一,其目标是捍卫大革命的成果。由此可以分析出二人对新闻自由观念不同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