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③诸侯在本国内是小宗,表述错误,诸侯针对周天子来说,才是小宗,而在诸侯国本国则为大宗,排除含③的选项。而①②④三项表述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为了削弱相权,汉代、唐代、宋代采取的相同做法是 ( )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汉代汉武帝设立中朝制度,削弱外朝丞相的权力;唐朝和宋朝都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各有明确分工,中书省起草昭书,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下列对西周政治制度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卿大夫由周王分封
B.诸侯可能不是王族
C.周王处于天下共主地位
D.士的地位由嫡长子继承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牒自举,公开竞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材料中的“此制” ( )
A.选拔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
B.人才由地方官考核后任命官职
C.发掘人才也埋没了其它方面的杰出人才
D.是一种公平、公正的用人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可知A错误;由“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可以推知B错误;由材料所述可以知道其中的制度是指科举制,这是一种选官制度,而不是用人制度,故排除D;这一制度发掘了在考试之一标准下的优秀人才,但是有可能因为只有考试一个标准而导致埋没了其他方面的杰出人才,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 职 位 | 基 本 职 权 |
明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
参考答案:(1)秦始皇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8分)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削弱,皇权加强。(2分)
(2)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4分)
(3)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6分)
本题解析: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从秦朝到明清宰相的权力逐步被削弱,皇权逐步加强,直至顶峰。本题材料是新背景,但考查的内容仍以君权与相权关系为主,第(1)问四位帝王在对待相权问题上措施不以,但实质上都是削弱相权,扩大君权 回答第(2)问要注意关键词“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意思是宰相有权往往会危机国君的统治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是宰相的原因回答
考点: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点评: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的主要内容有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制。宋朝的“二府三司”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代的军机处等。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体现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发展趋势:皇权在不断地加强,相权在不断地削弱以至于到了明代废除丞相制度。与此类似的知识点如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如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元代实行行省制等也是考试的重点。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两次鸦片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