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C.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D.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读材料,朱光潜先生在“双百”方针前没有像样的学术活动,而“双百”方针出台后学术大有长进,所以一切是“双百”方针在学术界的作用,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下表是1927、1936年全国华商纱厂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项目
| 1927年
| 1936年
|
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
| 209.90万枚
| 274.60万枚
|
华商纱厂布机数
| 1.35万台
| 2.55万台
|
?
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B.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美国资本和商品大量输入中国市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27年到1936年是国民政府举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民族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故选C。A项是在1912年之后;B项是在一战期间;D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点评:进入20世纪后,民族工业有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一战期间,主要是1912年到1919年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个是1927年之后的10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材料二? 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近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视为友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到1995年。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两国永做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的意愿和决心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摘编自世界知识出版社编《国际条约集》等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目的。(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不断发展的背景。(12分)
参考答案:
(1)维护国家独立与安全,巩固新生政权;维护和平;落实“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争取苏联援助,以恢复国民经济,实现国家工业化。(8分)
(2)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中国改革开放,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调整外交策略;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俄罗斯国际地位下降,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12分)
本题解析:
(1)结合材料的时间“1950年”,联系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从政治、经济、外交三个方面考虑即可。
(2)结合材料信息“苏联解体后”“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注意从中国方面、苏联(俄罗斯)方面、当今的世界格局的变化等角度思考。
【考点定位】现代中(苏)俄关系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
和使用的机器中,有一项发明是所有发明付诸实践的最关键因素,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这项发明是(?)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轮船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共和国红镜头》中说:“一曲共产主义‘狂想曲’,把一辈子受苦受穷的人民都鼓动了起来,梦想着早日走进粮食成山、食油成河、钞票作废的‘神仙乐园’。一个比一个大的‘卫星’从土疙瘩里升了天。毛泽东看到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卫星’,由衷地高兴。他多么希望他的人民幸福富裕,一夜之间摆脱贫穷走进共产主义!”以下对这段记述的评论正确的是
A.是作者虚构的,不符合历史事实
B.反映了当时党和政府的决策出现了重大失误
C.说明中国已经具备了迅速实现共产主义的条件
D.“两弹一星”成功发射振奋了民族精神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已学知识准确理解材料。题干中的“卫星”以及相关阐述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是中共左倾错误指导思想的产物,它严重违背了客观规律,脱离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远远达不到实现共产主义的程度。另外,“两弹一星”成功发射是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