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中国提出的成为解决国与国关系基本准则的外交政策是?
A.求同存异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对外开放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判断题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对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进行经济援助,但是援助的前提条件是上述国家必须接受该组织为其提供的改革方案。由此推断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是
A.加剧了价值观的冲突
B.扩大繁荣了世界市场
C.加剧了金融危机程度
D.经济主权受到了威胁
3、判断题 (2009年福建文综)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驶之。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即“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年宪法》
材料二?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驶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24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驶。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请回答:
(1)在国家政治体制的设置上,材料一二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该原则源于法国启蒙思想家的那部著作?
(2)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二的相关规定。
4、判断题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分权破坏天下安宁之血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性本善”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明道德”
5、判断题 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
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哲学的刨遗者”、“智慧”的化身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