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六)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中材料的主要思想是“强制性的力量”能够管理好国家,属于法家的与法家的严刑峻法类似。孔子和孟子都属于儒家思想,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的思想家;故选项中只有C项的指导思想是法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原名文浚,大学期间推崇某一位哲学家的学说,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取名“知行”。据此判断陶先生推崇的哲学家是 |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行,实践;知,认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大意是强调实践与知识的关系,表明陶行知受到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因此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陆王心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史记》载,汉文帝问冯唐曰:“父老,何自为郎?”是称其臣为父也。赵王谓赵括母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是称其臣之母为母。此种“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得到了顾炎武的充分肯定,这表明他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众治
C.宣扬三纲五常
D.反对传统礼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经世致用就是做学问应与治国安邦、匡时济世相结合,发挥尽大的实际效应。材料强调君臣关系,因此排除A;所谓众治即“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反对君主专制,材料并未体现顾炎武该思想,排除B项;所谓三纲五常强调的是君臣、父子、夫妻之间的上下等级尊卑秩序不可动摇。按中国古代政治特征君臣贵贱有别,顾炎武肯定君王“称臣下为父母”的行为不是在宣扬“三纲五常”,恰恰是反对传统的封建礼教。D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顾炎武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