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苏联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的改革开放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改革,它们都
[? ]
A.充分发挥了计划经济特有的优势?
B.完全忽视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C.以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为出发点?
D.运用政权对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2、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第30任总统柯立芝说:举目四望,看不到任何希望。 ?
第31任总统胡佛说: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 ?
第32任总统罗斯福说:不知这座用纸板搭的房子(指马里兰银行)会不会倒塌。 ?
纽约儿歌唱道: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分析此时的美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对现状,胡佛和罗斯福奉行的经济政策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罗斯福在就职宣言中说:我们最大、最基本的任务是让人民投入工作。为此他在“新政”中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评价罗斯福“新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题 下表是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一书关于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
A.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B.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
C.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
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
4、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其主要作用是
A.有利于增强美国商品的竞争力,争夺国际市场
B.增加人民的实际收入,缓解危机
C.稳定农产品价格,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D.缓解银行压力,稳定金融体系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
材料二 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第33卷
材料三

图一:1933年美国国会拨款7.5亿美元建造的田纳西水利工程
图二: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材料四 “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方式可以姓“资”,也可以姓“社”,甚至出现更复杂的属性……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新”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其“新”在哪里?该事件涉及哪四大方面的内容?
?
(2)材料二中所指的“经济政策”是什么政策?它的突出作用是什么?面对1921年“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方式?
?
(3)根据材料三,分别简述两国修建上述工程的背景。两大工程各自产生了什么影响?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