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对下图所示史料看法正确的是

?[? ]
A.是处理国际关系问题的有益探索
B.是研究日内瓦会议的第一手资料
C.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首次提出
D.刚面世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冷战期间,中国对外战略大约每十年调整一次,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条线”、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以来“独立自主”。(张小明《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四次对外战略抉择》)“一条线”主要是指
?[? ]
A.与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
B.与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广泛外交关系
C.以联合国为中心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与美日等国家外交关系恢复正常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某学者用了三句话回顾新中国1979年以来的外交状况:“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坚决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③逐步实施了对外开放的决策?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上奉行不结盟的,同时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发展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的活动和睦邻友好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努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分析选项,①③④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中国古代以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最早产生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要动态地把握租佃关系的演变。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图一: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图二:1757年后,清朝只允许外国人在广州一地进行贸易,图为当时的贸易场景。)
(图三:近代通商口岸开放)

(图四:《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图五: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六:新时期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上述六幅图片所体现的外交政策或方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我国为什么实施图四和图五所反映的那种外交政策?
(3)图一至图六客观地反映了百年来中国外交的风雨历程,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参考答案:
(1)图一:重视对外交往;图二:闭关锁国政策;图三:被迫开放;图四:“一边倒”方针;图五:中美结束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图六:对外开放政策。
(2)图四: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封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尖锐对立;社会主义苏联的强大以及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态度;加强中苏人民的友谊是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的需要。 图五:美国在亚洲具有明显的战略收缩和保守倾向;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它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演变,进而理解弱国无外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