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荀子·大略》有这样的记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以为民也,故古者列地建国,非以贵诸侯而已;列官职,差爵禄,非以尊大夫而已。”表明荀子认为政权统治的合法性在于
A.天下为公
B.以民为本
C.人民主权
D.君权神授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即天之立君是以民为目的。天子之“列地建国”即立诸侯,“非以贵诸侯而已”即不仅是授予诸侯之爵位,而且诸侯也是为民而设。同此,诸侯之“列官职,差爵禄”也不仅只是“尊大夫”,亦同样是为民而设。在这里,荀子表达了儒家的民本思想。AC是近代民主思想,,D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李三同学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但他的邮册中有一张其它种类的票证(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B.反映了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
C.说明当时社会的物质比较匮乏
D.改革开放后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贞观之治的有关内容。题中材料是对唐初贞观之治的记载,虽然有过分美化之嫌,但也基本能够反映唐初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5分)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二 ?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指出:“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⑴当前,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成立最早的是哪一个?(2分)
⑵材料一中的“自治”与材料二中的“自治”有何异同?(9分)
参考答案:⑴内蒙古自治区。(2分)
⑵相同: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3分)
不同:①自治程度不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而民族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
②社会制度不同: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③解决的问题不同:特别行政区是为了实现中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愿望而设立的。(6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从结果看,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的形成,其根本因素是
A.唐朝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
B.南方经济有较大的发展
C.黄河流域战乱不休
D.各方面经济、军事实力进行较量的结果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题干中“从结果看”,结合当时的形势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