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解除了财政危机
D、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其作用不包括
A.增加了财政收入
B.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C.抵御了少数民族的进攻
D.减少了军费开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的保甲法是实现了军民的二合一,所以有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作用,从而能有效地增强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的力量,但不会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故A项表述错误,B C D三项都符合史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具体举措,高考将其和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一道考查,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商鞅变法的考查主要侧重于其对推动社会转型的巨大作用,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其对促进民族融合的巨大贡献,王安石变法侧重于其对发展社会经济和改革科举的积极影响方面。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王安石变法期间,一些人家纷纷让已婚的儿子独立门户,分家而过,这是为了
A.逃避农田水利法的义务
B.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C.逃避免役法的义务
D.逃避方田均税法的义务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保甲法规定每户两丁以上,抽一人为保丁,农闲练兵参与治安,战时编入军队作战,而题干中的家庭成年男子分家而过,正是减少家中的男丁数,逃避保甲法的义务。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6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法)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成效:农田水利法的推行,不但使各地都大量兴建疏浚了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而且修治河北诸河,使其大致都能循河道流行,所出“退滩地”及用河中泥沙溉淤的土地多达四万余顷………。每年增收的谷物也达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和差役法的废除,使得一大批“力田之民,脱身于公”,回到农业生产岗位上去,使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尽其力”,自然也就使得尽可能多的土地能够“尽其利”。?——摘编自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二 监开封安上门的郑侠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入京任职时曾对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诸法的弊病,安石不答。……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吕惠卿、曾布等,个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陆佃向王安石反映放青苗的官吏收受贿賂,但变法派竟以“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放纵新法执行中的腐败。
一摘编自黎东方《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成效:兴建了许多水利灌溉工程;耕地面积增加,粮食每年增收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和差役法的废除,保证了劳动力,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6分)
(2)失败原因:变法措施自身存在弊端;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现象;保守势力的反对;宋神宗左右摇摆;王安石刚愎自用,急于求成等。(10分)
本题解析:(1) 从“土地多达四万余顷”、“每年增收的谷物也达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使得一大批劳动力回到农业生产岗位”等可知变法取得的成效包括增加了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解放了劳动力等。(2)分析材料二,变法执行人员除了王安石外,吕惠卿、曾布等皆人品不佳,变法过程中又出现腐败现象等,都是变法失败的原因,联系教材,还有保守派的坚决抵制,宋神宗的不坚定等。
点评:此题围绕王安石变法这一主题,综合考查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以及最后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下列王安石变法措施中,有利于抑制兼并的是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