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结合有关时代背景,概括指出1960年~1962年与1976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怎样纠正自身错误的,并指出为什么两次纠错产生了不同结果。从中你可得出什么认识?
参考答案:
(一)纠错:背景:由于1957年以来我党“左” 倾错误进一步发展,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背信弃义,造成了1959年—1961年的严重困难。
措施:1960年党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1962年中央在经济上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召开七千人大会,总结“大跃进”中的经验教训。
背景:①十年文革给各项事业带来巨大损失
②文革后,“两个凡是”实质上仍坚持“左”的错误。
措施:①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二)结果不同及原因:第一次侧重于具体政策和措施上调整,根本指导思想没有变,致使“左”倾错误发展,导致“文革”。?
第二次中央彻底改变了指导思想,清除了“左”倾错误及根源,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三)认识:①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事业胜利的保障。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②经济建设是中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掌握史实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史实的能力。审题时,首先应明确本
题答题中心是现代史上我党两次纠正自身错误,准确把握史实。而本题解题关键却是两次纠错的
背景:前一次纠错,从指导思想上仍有错误,后一纠错,首先纠正了指导思想上的错误。抓住了这一背景,内容和结果上的不同便可迎刃而解。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年8月23日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
A.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改变了公有制的主导地位
C.促进了农村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D.充分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1979年以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③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④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邓小平视察南方后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两个“体制”分别指
A.人民公社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计划经济体制多种所有制并存体制
D.混合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个体制分别指计划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A项从属于B项,CD项不符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史实,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