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某同学对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寻访历史见证人,了解当时工业化起步的有关史实。下列该同学的调查结论中与当时时代相吻合的是(?)?
A.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B.建立起完全合理的工业布局
C.农村正在进行土地改革
D.轻工业发展速度最快
2、判断题 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C.少数民族聚居区普遍建立中小学
D.《义务教育法》颁布
3、判断题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一般认为孔子及儒家所称颂的这种理想社会终结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4、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6分)
5、判断题 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私田是
A.劳动者的私有土地
B.劳动者获取生活资料的来源
C.贵族的私有财产
D.国王的直接辖地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