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1918年)英军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它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A.内燃机的发明与制造
B.炼钢技术的突破
C.石油的广泛运用
D.蒸汽机技术的进步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一战时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这个时期的坦克应该是以内燃机为动力。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8年的中国汶川大地震和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都造成了数以万计的重大人员伤亡。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两国属于结盟国,理应相互帮扶
B.中美欧日俄在海地震后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多极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C.两国都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救灾贷款
D.两国都可以向世界银行申请救灾贷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45年12月27日在华盛顿成立的,其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世界银行主要是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低息贷款、无息信贷和赠款,今天它的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共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其依据是
A.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被消灭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
D.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民犹水也,国犹舟也,欲行大舟,先蓄厚水,这是物理之自然,也是政理之自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材料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若能将平均地权做到,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则社会革命已成七八分了。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孟子提出的社会保障基本标准是什么?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政治思想?这一思想为什么不能被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6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以及该方案不能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3)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参考答案:(1)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仁政;因为它不适应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需要。
(2)纲领:平均地权。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
(3)民生问题至关重要。从古代到近代都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在探索中逐步找到了解决之路。(学生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先注意材料信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体现了孟子”仁政”思想,但是当时它不适应战国时期的社会环境和统治者的需要。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案是指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它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也就决定其无法实现。
(3)本问实际考察民生问题的认识,民生问题至关重要。从古代到近代都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只有中国共产党才在探索中逐步找到了解决之路。
点评:民生问题近几年来一直是高考命题的 主要内容。命题的主要角度有:①古代农耕经济 的生产力水平、经营方式、水利工程的兴修; ②中国古代史上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的发展演 变;③中国近代史上各阶级提出的解决土地问题 的方案及最终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政策的 调整及产生的不同影响;④世界近代现代史上英、 法、美、日、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法及对经济发 展产生的影响,苏俄(联)解决农业问题的方案 及得失等;⑤近现代各国社会福利改革、关注民 生的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