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名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应该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并未推翻清王朝,与题中辫子灭不符,因此AB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象征着清王朝的翎顶补服、辫子、等级礼仪等被“灭”。故选C。护法运动在辛亥革命后,材料中所涉行为早已进行。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辛亥革命后在社会社活领域里所发生的变化。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也需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最早“使儒家的伦常政治纲领有了一个系统论的宇宙图式作为基石,使《易传》、《中庸》以来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完成了自《吕氏春秋·十二纪》起始的、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的思想家是
A.荀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夫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儒家所向往的‘人与天地参’的世界观得到了具体的落实”“以儒为主、融合各家以建构体系的时代要求”说明是汉代儒家思想被神圣化,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时间排序型选择题。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了杂交水稻品种一一南优2号。C符合题意。
点评:排列型选择题是在题干中有“先后顺序”“地理位置”和“逻辑关系”等字样和多个数字项组合而成,强调对历史知识时序性、地域性和逻辑关系的考查,即要求将题干所列的空间、时间、因果关系、对应关系等,根据题意要求(时间先后、地理位置、逻辑关系、对应关系等)排列其顺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时间“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文化建设高潮”。B项是在经济建设方面;C项是“文革”时期;D项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因此只有A项符合。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近代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来维护其在华利益,它能够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列强与近代中国的反动政府存在着共同的利益
B.近代中国的反动政府需要得到列强的大力扶植
C.近代列强需要近代中国反动政府作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
D.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对列强的沉重打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都与近代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有关,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难度。要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正确地把握住题目中“能够得以实现”这一限制语。“能够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并不能等同于“采取的主要原因”,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能够得以实现的主要原因”应该从列强与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而“采取的主要原因”应该从列强或者近代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由此看来,B、C、D三项都是从某一方面来说明原因的,因而都是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的政策的原因,故应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