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图为《唐僧东方取经》漫画。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C.片面发展农业生产
D.脱离了生产力水平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漫画内容“东方红三社水稻亩产四万三”可知当时浮夸风盛行,由此判断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可得知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从下列数据中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1990——1993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亿美元)
[? ]
A.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无足轻重
B.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C.世界经济在现阶段明显呈现区域集团化的特征
D.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机遇与风险同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建国后党和政府为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做了哪些成功的尝试?(?)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②帮助少数民族发展工业,实行共同繁荣?③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④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⑤修筑兰新铁路、青藏铁路、包兰铁路,发展少数民族地区交通事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措施。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确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进行了哪几次重大政策调整?结合史实分别说明调整的原因及其结果。
参考答案:(1)第一次: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2)第二次:1957~1960年,由于“大跃进”“反右倾”的错误、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1965年,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国民经济全面好转。
(3)第三次:“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遭到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民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和城市居民平均收入都有大幅度提高,工农业生产和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所学知识理出重大政策调整,然后分析其原因及结果。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调整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但要注意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有
①社会的剧烈变革?②私学的兴盛?③出现思想解放运动?④各国纷争的环境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型而言该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宜用排除法,百家争鸣的出现是形成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直接原因,所以③项颠倒了因果顺序不符合题意,①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②④两项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所以排除③,答案选C,A B D三项组合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