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材料理解能力。审题,答案在题中。格物只是程朱一派修身的出发点;平天下是修身的终极目标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儒家思想产生后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汉武帝时期“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可从两个角度来分析,一是“孔子的学说”有什么新发展,二是当时的统治者有什么新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联系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来分析,可得出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家思想;他提出了君权神授、儒学独尊和大一统的思想;这适应了当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论语·雍也第六》载:子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说:“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而具有中等资质或道德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较高的学问或道理。”可见,孔子强调区分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而进行教育,所以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孔子关于启发诱导的相关论断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包括两层意思: 一要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愤则启,悱则发)。二要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有教无类指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早期儒学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